隨問剖陳。如鐘虗受。至於語默興居。凝然不改。喜怒逆順。無有異容。瞻禮者莫知津涯。自然率服。
  庚申八年。
  辛酉九年。
  禪師神會詔住南陽龍興寺。
  壬戌十年。
  癸亥十一年。
  祖度道一。
  一在衡嶽。日唯坐禪。祖知是法器。往問曰。大德坐禪圖甚麼。一曰。圖作佛。祖乃取一磚。於彼前菴石上磨。一曰。磨作甚麼。祖曰。磨作鏡。一曰。磨磚豈得成鏡耶。祖曰。磨磚既不成鏡。坐禪豈得成佛。一曰。如何即是。祖曰。如牛駕車。車若不行。打車即是。打牛即是。一無對。祖又曰。汝學坐禪。為學坐佛。若學坐禪。禪非坐臥。若學坐佛。佛非定相。於無住法不應取捨。汝若坐佛。即是殺佛。若執坐相。非達其理。一聞示誨。如飲醍醐。禮拜問曰。如何用心。即合無相三昧。祖曰。汝學心地法門。如下種子。我說法要。譬彼天澤。汝緣合故。當見其道。又問。道非色相。云何能見。祖曰。心地法眼。能見乎道。無相三昧。亦復然矣。一曰。有成壞否。祖曰。若以成壞聚散而見道者。非見道也。聽吾偈曰。心地含諸種。遇澤悉皆萌。三昧華無相。何壞復何成。一蒙開悟。心意超然。
  大慧杲曰。而今禪人理會道。牛喻心。車喻法。但只明心。法自明矣。但只打牛。車自行矣。且喜沒交涉。若恁麼。馬祖驢年。也不能得悟去。
  祥符蔭曰。佛祖設教。因時而已。拈花之旨。西天諸祖。以及東土六祖以前。皆直示心源。一言契證。大鑑而後。機緣漸熟。知解橫生。於是設大法藥以藥之。逈絕言思。不容擬議。穿却一切鼻孔。坐斷天下舌頭。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不透重關。總非活路。打車打牛。實全潮之一滴。五宗之岷源也。
  甲子十二年。
  乙丑十三年。
  丙寅十四年。
  丁卯十五年。
  律師京師崇聖寺文綱寂。
  綱會稽孔氏子。十二齡出家。力學切究毗尼。操有彞檢。口無溢言。為四方來學所歸。定力感通。靈迹非一。奉勅京都翻譯。滿朝檀施。盡用莊嚴。累歷名藍二十餘所。刺血書經六百卷。中宗孝和皇帝事以師禮。疊承恩施。悉付常住。八月十五日寂。春秋九十有二。滑臺太守李邕撰碑記。
  義解沙門中嶽嵩陽寺大慧禪師一行寂。
  行鉅鹿張氏子。丱歲不羣。禮普寂禪師出家。寂嘗設大會。有高士盧鴻自袖撰文置之几。謂寂曰。此文將數千言。字僻文古。請求朗雋者宣之。當須面指。擿而授之。寂呼行。行至覽而微笑。鴻怪其輕脫。及眾集。行登堂抗音莊誦。一無遺誤。鴻愕視久之。歎不能已。乃遊學律冊之外。旁涉陰陽讖緯之書。尋訪算術。至天台。見一院。古松數十步。門枕流淙。淡然岑寂。行立於門屏。聞院中布算。其聲簌簌然而相謂曰。今日當有弟子自遠至求算法。計合到門。無人導達耶。又除一算子而謂侍者曰。門前水合西流。弟子當至。行承其言而入。稽首盡受其訣。門前水復東流。玄宗聞之。詔入試之。命取宮籍以示。行流覽一周。覆籍誦之如瀉水。玄宗不覺降榻曰。師真神聖也。漢洛下閎造歷云。八百歲當差一日。有聖人定之。屬大衍歷出。行正其差謬。編開元大衍歷五十二卷。及歷律志。玄宗密問社稷祚運。行無語。徐對曰。陛下有萬里之行。復封一合子若彈丸。內貯物。搖之有聲。進曰。有急則開。及幸蜀到成都。啟之。則藥中蜀當歸也。前有橋曰萬里云。又曰。社稷畢得終吉。後昭宗初封吉王。及太子德王為梁滅。故行先言之。開元十五年十月八日。隨駕幸新豐。身無諸患。忽然沐浴更衣趺坐。怡然而寂。帝趨視之。悲愴不勝。詔有司葬於銅人原。諡曰大慧禪師。御撰塔銘。行著攝調伏藏六十卷。釋氏系錄一卷。疏七卷。
  戊辰十六年。
  禪師希遷受具戒於羅浮。
  遷自六祖寂後。上下羅浮。往來三峽間。是年從羅浮受戒歸曹溪。夢與六祖同乘一龜。泳於深池。覺而曰。吾與師乘靈智。遊性海久矣。又何夢耶。
  希遷至青原。
  遷每靜坐。寂若忘生。第一座發之曰。祖非教汝默坐尋思也。今行思和尚出世吉州。汝因緣在彼。遷直詣靜居參禮。祖曰。子何方來。遷曰曹溪。祖曰。將得甚麼來。曰未到曹溪亦不失。祖曰。若恁麼。用到曹溪作甚麼。曰若不到曹溪。爭知不失。遷又曰。曹溪大師還識和尚否。祖曰。汝今識吾否。曰識又爭能識得。祖曰。眾角雖多。一麟足矣。遷又問。和尚自離曹溪。甚麼時至此間。祖曰。我却知汝蚤晚離曹溪。曰希遷不從曹溪來。祖曰。我亦知汝去處也。曰和尚幸是大人。莫造次。他日祖復問遷。汝甚麼處來。曰曹溪。祖乃舉拂子曰。曹溪還有這個麼。曰非但曹溪。西天亦無。祖曰。子莫曾到西天否。曰若到即有也。祖曰。未在更道。曰和尚也須道取一半。莫全靠學人。祖曰。不辭向汝道。恐已後無人承當。
  己巳十七年。
  禪師牛頭山第五世智威寂。
  威江甯陳氏子。受法牛頭持。為江左學者所歸。二月十八日寂延祚寺。壽七十七。
  庚午十八年。
  義學沙門京兆西崇福寺智昇撰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