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迦葉承勅。稽首敬受。
  安隱忍曰。道大同。而弘道之迹不能同。道絕同。而合道之符不能異。不能同也。故先聖之建立有差。不能異也。雖變變化化。而不出從上相承之法眼。所謂宗旨也。佛不云乎。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付囑摩訶迦葉。夫涅槃妙心。即吾人本具之廣大心體也。正法眼藏。即雙明雙暗。同死同生之金剛眼也。心即眼。眼即心。實相而無相者也。如國之印璽然。無前際。無後際。無中際。一印而文理備焉。世尊非此眼。不能辨迦葉之一笑。迦葉非此眼。不能契世尊之拈花。乃至四七二三。授受之際。非此眼不能驗其淺深偏全之候。所謂啐啄同時。人境俱奪。名言斷。理路絕。壁立萬仞。而從上佛祖。要人於此壁立萬仞。聞見智識所不到處。豁開向上。故終日言而未甞言也。非無言也。言之中無言也。及其獘也。知解橫生。故不得不變而為機鋒。為棒喝。又其弊也。不得不變而定宗旨。宗旨定。若三代之禮樂備焉。雖千聖繼出。不能易矣。夫言論之弊也。弊於知解。而棒喝之弊也。獘於亂統。故從棒喝悟者。知亂統之病。而建同喝四喝。料簡玄要。函葢截流等綱宗。臨濟雲門是也。從機語悟者。知知解之病。而建四禁五位六相。種種三昧門等綱宗。曹洞溈仰法眼是也。以要言之。不出實相無相無相實相之法印。所謂變變化化。而合道之符。不能異者此也。是故符合。雖三祖之惡疾。不得不以衣鉢付之。而符之未合。雖首座之脫化。洛浦之聖箭。猶在點額之例。正法眼藏。果易言哉。惟其不易言也。故先聖秘之。而聽其悟耳。
  祥符蔭曰。四十九年。隨機設化。方便接引。四眾純熟。末後一花拈出。大事了畢。亘古亘今。徹頭徹尾。一會靈山。儼然未散。豈虗語哉。
  佛付囑國王大臣護持正法。
  祥符蔭曰。佛法廣大。如太虗空。攝受成就一切。非一切之所能攝受成就。國王大臣。有一不從佛法因緣中來者乎。有一非佛法之所攝受成就者乎。則佛法之能護持國王大臣。國王大臣之不能護持佛法也明矣。若然。靈山會上。佛何以付囑國王大臣。護持正法乎。佛付囑國王大臣護持正法者。攝受成就國王大臣也。為國王大臣計也。葢國王大臣。宿植善根。今乘權位。護持正法。則近善知識。邪僻不興。民知正道。聖化自端。上行下效。而天下不治者。未之有也。是佛因其地位而接引之。使不致於善根退失。福盡淪墜也。國王大臣。能體佛心。融通大道。不離一心。修十善業。制御天下。顯正摧邪。斯真不負靈山付囑者也。若不達大道。邀福營為。藉以資培善果則可。謂能得佛當日付囑之旨。則未也。人能弘道。國王大臣。當自護持其正法。而佛法自在其中。若謂興隆三寶。折伏魔外。是護持邊事。是以世諦測正徧知。淺之乎視護持佛法矣。佛法何事。不深明佛法。而能護持佛法者。未之有也。凡為國王大臣者。其審思之。
  穆王壬申五十三年(景德傳燈錄作五十二年者誤)。
  佛示涅槃(梵語涅槃華言滅度) 發明(華嚴經云。如來應正等覺。作佛事已。觀十種義故。示般涅槃。所謂示一切行。實無常故。示一切有為。非安隱故。示大涅槃。是安隱處。無怖畏故。以諸人天樂著色身。為見色身。是無常法。令其願住淨法身故。示無常力。不可轉故。示一切有為。不隨心住。不自在故。示一切三有。皆如幻化。不堅牢故。示涅槃性。究竟堅牢。不可壞故。示一切法。無生無起。而有聚集散壞相故。諸佛世尊。作佛事已。所願滿已。轉法輪已。應化度者。皆化度已。應受記莂。成記莂已。法應如是。入於不變涅槃)。
  佛至拘尸那城。(此云角城)告諸大眾。吾今欲入涅槃。以手摩胸告眾曰。汝等善觀吾紫磨金色之身。各各瞻仰取足。勿令後悔。若謂吾滅度。非我弟子。若謂吾不滅度。亦非我弟子。時百萬億眾。悉皆契悟。文殊請佛再轉法輪。佛咄曰。文殊。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說一字。汝請吾再轉法輪。是吾曾轉法輪耶。遂往熈連河側。娑羅雙樹下。從其面門。放大光明。徧照三千大千世界。十方六趣。一切眾生。遇斯光者。罪垢消除。種成佛因。爰及天人龍神。羅漢大士。情與無情。俱來勸請。求莫涅槃。佛受純陀最後之供已。說偈曰。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乃右脇累足。泊然宴寂。摩耶夫人。從忉利天來。佛復起為說法。特示雙足化婆耆。摩訶迦葉最後至。出雙趺示之。
  祥符蔭曰。如來不出世。亦無有涅槃。譬澄空月。影臨萬水。水清月見。水濁月隱。眾生心淨。佛即出世。眾生心垢。佛即涅槃。又如日月。照四天下。東方出時。西方隱沒。非日月遂隱沒也。如來於此土眾生化緣已畢。示見涅槃。於他方世界。隨緣度生。未甞涅槃也。局於凡情聖見。均之不見如來。故佛以紫磨金色之身。炳示大眾。令其不離當前。了悟真際。一眾機熟。悉契無生。斯又眾生心垢。佛乃降生。眾生心淨。便涅槃也。故曰佛不住佛。名真涅槃。
  佛三昧(此云正定)火闍維(焚化也)金色身天人分請舍利起塔供養(梵語舍利。此云骨身。舍利者。佛從最初發金剛心。以戒定慧光。蒸薰有漏三業生身凝瑩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