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而見詆。新學後進。以此書漏泄己解而見憎。孔子作春秋曰。知我者其唯春秋乎。罪我者其唯春秋乎。嗟哉。猶未若此書有罪之者而無知之者也。頃辛丑歲。余在長沙。與覺範相從彌年。其人品問學。道業知識。皆超妙卓絕。過人遠甚。喜與賢士大夫大人遊。橫口所言。橫心所念。風駛雲騰。泉湧河決。不足喻其快也。以此屢縈禍譴。略不介意。視一死不足以驚懼之者。守此以歿。不少變節。大抵高者忌其略己。下者恥其不逮。阽於死亡。不足以僨人意。謗黷百出。而覺範無纖毫之失。奉戒清淨。世無知者。今此書復出於歿後。竊度此意。葢慈心仁勇。愍後生之無知。邪說之害道。犯昔人之所切忌而詳言之者也。甯使我得罪於先達。獲謗於後來。而必欲使汝曹聞之。於佛法中。與救鴿飼虎等。於世法中。程嬰公孫杵臼貫高田光之用心也。烏乎資哉(顗保甯璣嗣)。
  祥符蔭曰。寂音尊者。豈是欲以語言名世。然以罹身多難。不得大行其志。庵居著述以老。識者雖為一時惜。不可不為千古慶也。圓悟祖稱其筆端具大辯才。為不可及。信夫。至智證傳世有罪之而無知之者。當時已有明言之者矣。
  乙未五年。
  禪師慧懃退智海勅居蔣山。
  禪師雲庵下泐潭湛堂文準寂。
  準嗣雲庵文。律身以約。掃地煎茶。皆躬為之。時宗杲在座下。值其病。問曰。某向後當見何人。準曰。有個勤巴子。我不識渠。汝可見之。當能辦子大事。七月二十日。更衣說偈而化。闍維設利晶圓光潔。睛齒數珠不壞。宗杲謁丞相張天覺求塔銘。一言而契。留下榻。名其庵曰妙喜。且言吾必助子見川勤。諫議洪駒父序其錄。名士李商老撰次逸事。同門覺範洪述其行實。其高道碩德。可想見云。
  雲居牧曰。出關走江淮。閱三十年。參一十八人善知識。於中無出佛果。佛眼。死心。靈源。湛堂。五大士而已。葢真正宗師。考其全才如此之難。若佛果佛眼死心靈源之嗣。固已光明於世。獨湛堂開法日淺。未有繼其高躅者。然覽其遺編。想其胸次。信餘子未易企及也。覺範稱準於真淨之門。所謂家名辯才。氣宇逸羣者。抑知言哉。
  禪師芙蓉支下西京天甯禧誧寂。
  誧蔡州宋氏子。嗣芙蓉祖。初住韶山。次住天甯丹霞。九月四日。忽召主事。令以楮囊分而為四。眾僧童行常住津送各一。既而復曰。丹霞有個公案。從來推倒扶起。今朝普示諸人。且道是個甚底。顧視左右曰。會麼。曰不會。誧曰。偉哉大丈夫。不會末後句。遂就寢右脇而化。
  考定(幻寄指月錄。誤以誦此一段安淨因覺下。今依續傳燈考正)。
  禪師黃龍死心悟新寂。
  新晚屬疾。退居晦堂。訃聞諸方。衲子為之嗚咽流涕。
  丙申六年。
  丁酉七年。
  芙蓉庵賜額華嚴禪寺。
  禪師士珪出世和州天甯。
  珪嗣龍門遠。
  禪師應端住百丈。
  端謁真淨文。機不契。至雲居。會靈源分座。為眾激昂。端扣其旨。然以妙入諸經自負。源痛劄之。端乃援馬祖百丈機語。及華嚴宗旨為表。源笑曰。馬祖百丈固錯矣。而華嚴宗旨與個事喜沒交涉。端憤然欲他往。因請辭。及揭簾。忽大悟。汗流浹背。源見。乃曰。是子識好惡矣。馬祖百丈。文殊普賢幾被汝帶累。由此譽望四馳。士大夫爭挽出世。皆不就。太史張司成以百丈堅請。不得已。始應之(嗣靈源清)。
  禪師黃龍昭默堂靈源惟清寂。
  禪師五祖支下舒州太平佛鑑慧懃寂。
  律師錢塘靈芝寺元照寂。
  照字湛然。精台教。究羣宗。以律為本。南山一宗。蔚然大振。嘗曰。化當世莫若說法。垂將來莫若著書。撰述甚富。趺坐而化。
  戊戌重和元年。
  禪師清遠奉勅住和州褒禪樞密鄧洵奏賜師號紫衣。
  曹洞第八世芙蓉祖示寂。
  祖示門風偈。其一曰。妙唱非干舌。其二曰死蛇驚出草。其三曰解針枯木吟。其四曰鐵鋸舞三臺。其五曰古今無間。各系以偈。五月十四日。無疾而寂。祖初以投子所付太陽皮履直裰付洞山道微微退洞山。還浙東。歿於雙林。祖取以還鹿門山。付嗣法法燈。建閣藏之曰藏衣。
  存考 芙蓉法嗣二十六人 發明(法嗣不書近因洞上世次疑紊故書芙蓉丹霞長蘆以存考)。
  (丹霞湻 香山法成 大智齊璉 淨因自覺 資聖南 白水修己 石門元易 洞山道微 韶州禧誧 龍門南 鹿門法燈 寶峰惟照 普賢善秀 招提寶 大洪恭 大智 靈巖應 合川鑑 少林江 景山居 慧日南 齊州善應 西京尼道深 太傅高世則 朝請崔居士 提刑楊居士共二十六人十三人有錄行世)。

  曹洞第九世祖

  諱子湻。劒州賈氏子。弱冠為僧。徹證芙蓉之室。嗣法。
  曹洞第九世丹霞祖嗣宗統。
  上堂曰。乾坤之內。宇宙之間。中有一寶。秘在形山。肇法師恁麼道。祇解指踪話跡。且不能拈示於人。丹霞今日劈開宇宙。打破形山。為諸人拈出。具眼者辨取。以拄杖卓一下曰。還見麼。鷺鷀立雪非同色。明月蘆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