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豈不愧哉。於是歷參五十餘員尊宿。不能契旨。遂趨首山。領悟正月二十六日。示四圓相。自書虎狗鼠牛字於中。揭方丈門。遂至九月二十六日寂。景德間宗師。為高名士大夫所尊服。而又享有高壽。預知報謝。璉其冠也。
  丁丑四年。
  祖住興化。
  上堂曰。山僧居福嚴。祇見福嚴境界。晏起蚤眠。有時雲生碧嶂。月落寒潭。音聲鳥。飛鳴般若臺前。娑羅花。香散祝融峯畔。把瘦筇。坐盤石。與五湖衲子時話玄微。灰頭土面。住興化。祇見興化家風。迎來送去。門連城市。車馬駢闐。漁唱瀟湘。猿啼嶽麓。絲竹歌謠。時時入耳。復與四海高人。日談禪道。歲月都忘。且道居深山。住城郭。還有優劣也無。試道看。良久曰。是處是慈氏。無門無善財。
  禪師承古往薦福。
  古少為書生。博學有聲。出家從太陽玄遊。又謁南嶽雅。雅許入室。遊廬山。居宏覺塔院。號古塔主。說法芝山。范仲淹守饒。迎古住薦福。
  戊寅寶元元年。
  祖至京會李都尉。
  都尉遵勗。遣使邀祖曰。海內法友。唯師與楊大年耳。大年棄我而去。僕年來頓覺衰落。忽死以一見公。仍以書抵潭帥敦遣之。祖惻然。舟而東下。道過瑯琊。為覺作牧牛歌。覺默得其遊戲三昧。至京與李都尉會月餘。而李果歿。臨終問答偈語。帝聞之嘉歎。有旨賜官舟南歸。中途得風痺疾。
  己卯二年。
  庚辰康定元年。
  臨濟第七世石霜慈明祖示寂。
  世壽五十四。臘三十二。銘行實於興化。塔全身於石霜。

  臨濟第八世祖

  諱方會。袁州宜春冷氏子。嗣石霜。
  臨濟第八世楊岐祖嗣宗統(一十年)。
  祖住楊岐。
  祖還九峯萍實。宜春令請住楊岐。室中問僧。栗棘蓬。你作麼生吞。金剛圈。你作麼生透。初住老屋敗椽。適隆冬。雪霰滿牀。居不遑處。衲子投誠。願充修造。祖却之曰。我佛有言。時當減劫。高岸深谷。變遷不常。安得圓滿如意。自求稱足。汝等出家學道。做手脚未穩。已是四五十歲。詎有閒工夫事豐屋耶。竟辭之。翌日上堂曰。楊岐乍住屋壁疎。滿牀盡撒雪珍珠。縮却項。暗嗟吁。翻憶古人樹下居。
  辛巳慶歷元年(二月京師雨藥)。
  壬午二年。
  癸未三年。
  禪師慧南開法同安。
  甲申四年。
  禪師守端來參領悟。
  端依茶陵郁禪師披削。來參祖。祖一日忽問受業師為誰。端曰。茶陵郁和尚。祖曰。吾聞伊過橋遭顛有省。作偈甚奇。能記否。端誦曰。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鎻。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祖笑而趨起。端愕然通夕不寐。黎明咨詢之。適歲暮。祖曰。汝見昨日打敺儺者麼。曰見。祖曰。汝一籌不及渠。端愈大駭。曰何謂也。祖曰。渠愛人笑。汝怕人笑。端大悟(郁因楊岐化主為舉百尺竿頭進步語。參究遭跌有省。走謁祖。祖印可之。後亦嗣祖)。
  乙酉五年。
  丙戌六年。
  祖自楊岐遷住潭州雲葢山。
  丁亥七年。
  戊子八年。
  大士法華志言寂(未詳法嗣)。
  言壽春許氏子。仁宗始不豫。國嗣未立。大臣請擇宗室賢者居京師。仁宗夜焚香默禱曰。翊日化成殿具齋。虔請法華大士。俯臨無却。左右莫聞也。清旦道衣凝立而待。俄侍衛奏。言法華自右掖門直趨寢殿。禁兵呵止不得。仁宗笑曰。吾請之來耳。及至。竟陞御榻而坐。仁宗以儲嗣為問。索筆大書十三十三數行。擲筆去。至英宗即位。乃濮安懿王第十三子也。十一月二十三日將化。謂人曰。吾從無量劫來。成就逝多國土。分身揚化。今南歸矣。言畢右脇而逝。
  禪師大相國寺德章入對延春閣。
  章嗣石霜祖。九月一日詔章於延春閣下齋。宣問佛法。
  己丑皇祐元年。
  禪師仁勇造雲葢頓悟。
  勇容止淵秀。幼通台教。更衣謁雪竇顯。顯意其可任大法。誚之曰。央庠座主。勇憤悱下山。望雪竇拜曰。我此生行脚。參禪道不過雪竇。誓不歸鄉。即往泐潭。逾紀疑情未泮。聞祖移雲葢。能鈐鏈學者。直造其室。一語未及。頓明心印(後從端祖遊。研極玄奧。出世兩住保甯)。
  臨濟第八世楊岐祖示寂。
  洪覺範曰。臨濟七傳而得石霜圓。圓之子一為積翠南。一為楊岐會。南之設施。如坐四達之衢。聚珍怪百物而鬻之。遺簪墮珥。隨所探焉。駸駸末流。冒其氏者。未可一二數也。會乃如玉人之治璠璵。碔砆廢矣。故其子孫皆光明照人。克世其家。葢碧落碑。無贗本也。
  禪師德章復入內奏對。
  禪師法眼下第四世杭州淨土院惟正(一作政)寂。
  正幼從錢塘本如受業。郡人欲啟帑以度牒施。正歎曰。古之度人。以清機密旨。今反是。去古遠矣。吾墮三寶數。當有其時。遂跪謝不受。如問故。正曰。彼非知我者。特以師之言。旋百千於一童子。保其終身能施物不責報乎。如來世尊。大願度生。則有慈蔭。今妙法蓮華經是也。當折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