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裔孫。親承臨濟以傳西方聖人之心。則亦仲尼氏之心也。此世儒之所不察也。
  安隱忍曰。祖英挺天縱。如虎生三日。氣便食牛。與洛浦俱為臨濟侍者。然皆坐在一悟。視天下無人。微大覺夾山。則一墮無尾巴隊中矣。浦嗣夾山。不忘最後之得。而化嗣臨濟。使濟上宗風不致滅裂。葢師友力也。師既脫韝於大覺。便有驅耕奪食之手。後來接人不輕放過。故子孫十餘世。皆光明照人。其淵源承接。有自來矣。昔法雲杲公入圓通璣道者之室。一語相合。而圓通稱賞之。明日秉拂。機思遲鈍。眾大笑。杲為之置茶。慚無以自處。偶打翻茶具。因而有省。於是機鋒迅捷。無敢當者。未幾謁真淨。復大悟。此等公案甚多。使後世讀之。如明鏡當臺。妍醜自見。存錄良有以也。近世衲子敘悟由。槩多修飾。凡師匠發藥之語。或臨機挫抑之言。盡情刪去。甚欲改換師承所示之偈頌。惟褒揚者存之。夫所貴從師。為能與我解黏去縛。若一皆稱贊。又安在其為師匠耶。因及化之悟繇。一并拈出。以見古今之不逮。悲夫。
  祥符蔭曰。宗師垂示。鑑定機宜。病治末流之病。如良醫設藥。透徹膏肓。觀興化之於大覺。及接見同參。擯克賓維那等公案。天下後世。師資上下之間。可以不言喻矣。而猶岸然呶呶。是何異於負販兒童。安在其為親承決擇。稱人天祖佛師哉。其時宼盜充斥。雲擾烟馳。以致化迹訛傳。甚多遺漏。然存大意於千載。祖可謂不忝滹沱後勁矣。

  宗統編年卷之十六
  宗統編年卷之十七
  臨濟第三世祖

  諱慧顒。河北人。嗣興化。住汝州南院。一名寶應。
  昭宗(名傑在位一十六年)。
  昭宗己酉龍紀元年。
  臨濟第三世汝州南院祖嗣宗統(四十二年)。
  祖上堂曰。赤肉團上。壁立千仞。僧出問。赤肉團上。壁立千仞。豈不是和尚道。祖曰。是。僧便掀倒禪牀。祖曰。這瞎驢亂做。僧擬議。祖便打趂出。
  八月二十二日。茶毗興化祖全身得舍利一千餘粒諡廣濟塔曰通寂。
  庚戌大順元年 時天下分裂。霸據一方者。凡十三處(西秦。吳。吳越。燕。楚。前蜀。荊。閩。南漢。後蜀。南唐。殷。東漢)。
  嗣溈山法同建宗旨溈仰宗第一世智通祖示寂(書法同曹山)。
  祖自仰山開法。遷觀音。接機利物。為禪宗標準。將遷化前數年。有偈曰。年滿七十七。老去是今日。日輪正當午。兩手攀膝屈。至大順庚戌。時在韶州東平山。將入滅。有數僧侍立。祖示偈曰。一二二三子。平目還仰視。兩口無一舌。此是吾宗旨。言訖。以兩手抱膝而逝。年七十七諡智通。塔號妙光。
  存考(按仰山距溈山祖人滅時。凡三十八年。一傳為西塔光穆。霍山景通。龍泉文喜。新羅順支。南塔光湧等。共六人。南塔湧再傳為清化全付。芭蕉慧清等共五人。西塔穆再傳。為資福如寶一人。芭蕉清三傳。為興陽清讓。幽谷法滿等共四人。資福寶傳真邃德韶等。亦四人。而此後傳燈。無考。又自西塔而後。諸師皆年代不載唯文喜禪師。載開成二年。趙郡具戒。咸通三年。至洪州觀音院見仰山。言下頓了。心契仰山。令典常住。光啟三年。錢王請住龍泉廨署。大順元年。錢王表薦賜紫衣。乾甯四年。又奏師號曰無著。光化二年示寂。餘俱寥寥語句。僅以存其大端。今並闕焉。以俟後來詳考。雲門法眼。亦同此例也)。
  辛亥二年。
  壬子景福元年。
  癸丑二年。
  甲寅乾甯元年。
  乙卯二年。
  禪師臨濟支下灌溪志閑寂。
  閑館陶史氏子。初參臨濟祖。後參末山然。住灌溪嗣臨濟。五月一日問侍者曰。坐死者誰。曰僧伽。問立死者誰。曰僧會。閑乃行七步垂手而逝。
  禪師溈山支下徑山洪諲寂。
  諲嗣溈山。住徑山。九月日院前檉樹忽萎。厨內飯如金色。諲令鳴鏡集眾。陞座曰。牟尼掩足。迦葉藏峯。彼彼不落見聞。一句莫教人說。汝須急切。各自知時。法界雖長。世人景促。佛法非遠。大道不迷。孝順住持。如吾在日。久立珍重。遂入滅。
  禪師洞山支下九峯通玄寂。
  玄嗣洞山。由末山遷九峯。二月十七日誡眾曰。無虗度光陰。無虗消信施。既已出家。惟道是履。名大丈夫。言訖。遂寂然在定。至三月二十日乃化。
  丙辰三年。
  延沼生於餘杭劉氏。
  丁巳四年。
  戊午光化元年。
  禪師華嶽玄偉纂聖胄集成。
  偉編次貞元已來宗師機緣行世。曰聖胄集。
  禪師南泉下尊宿趙州觀音院真際大師從諗寂。
  諗住趙州觀音院。燕趙二王同至院見諗。諗端坐不起。燕王問曰。人王尊耶。法王尊耶。諗曰。若在人王。人王中尊。若在法王。法王中尊。二王歡然敬服。乃同供養。諗志效古人。住持四十餘年。道滿天下。所有言句。諸方傳播。尊為古佛。壽一百二十歲。
  祥符蔭曰。南泉趙州。皆稱尊宿。如歲寒松栢。挺秀丹山碧嶂間。時花芳草。對之異矣。住持四十餘年。未甞以一事告檀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