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牀一角折。以繩繫殘薪支之。噫。高風碩德。所以冠卓古今也。
  禪師夾山下澧州洛浦(或作樂普)元安寂。
  安夾山會嗣。初為臨濟侍者。濟稱之為門下一隻聖箭。後辭臨濟住夾山住菴。夾山修書招之。乃服膺。語具本傳。住洛浦上堂曰。末後一句。始到牢關。鎖斷要津。不通凡聖。尋常向諸人道。任從天下樂欣欣。我獨不肯。欲知上流之士。不將佛祖言教貼在額頭上。如龜負圖。自取喪身之兆。鳳縈金網。趣霄漢以何期。直須旨外明宗。莫向言中取則。是以石人機似汝。也解唱巴歌。汝若似石人。雪曲也應和。指南一路。智者知疏。八月誡主事曰。出家之法。長物不留。播種之時。切宜減省。締搆之務。悉從廢停。流光迅速。大道玄深。苟或因循。曷由體悟。冬示微疾。不倦請參。十二月二日午時。與僧問答罷。便告寂。
  禪師溈山支下鄧州香嚴智閑寂。
  閑青州人。徧參諸方。在百丈時。性識聰敏。參禪不得。洎丈遷化。遂參溈山。山問。我聞汝在百丈先師處。問一答十。問十答百。此是汝聰明靈利。意解識想。生死根本。父母未生時。試道一句看。閑被一問。直得茫然。歸寮將平日看過底文字。從頭要尋一句酬對。竟不能得。乃自歎曰。畫餅不可充饑。屢乞溈山說破。山曰。我若說似汝。汝已後罵我去。我說底是我底。終不干汝事。閑遂將平昔所看文字燒却曰。此生不學佛法也。且作個長行粥飯僧。免役心神。乃泣辭溈山。直過南陽。覩忠國師遺跡。遂憩止焉。一日芟除草木。偶拋瓦礫。擊竹作聲。忽然省悟。遽歸沐浴焚香。遙禮溈山。讚曰。和尚大慈。恩踰父母。當時若為我說破。何有今日之事。乃有頌曰。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溈山聞得。謂仰山曰。此子徹也。仰曰。此是心機意識。著述得成。待某甲親自勘過。仰後見閑曰。和尚讚歎師弟發明大事。你試說看。閑舉前頌。仰曰。此是夙習記持而成。若有正悟。別更說看。閑又成頌曰。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貧。猶有卓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仰曰。如來禪。許師弟會。祖師禪。未夢見在。閑復有頌曰。我有一機。瞬目視伊。若人不會。別喚沙彌。仰乃報溈山。曰且喜閑師弟會祖師禪也。閑初開堂。溈山令僧送書。并拄杖至。閑接得便哭蒼天蒼天。僧曰。和尚為甚麼如此。閑曰。祇為春行秋令。閑有偈曰。子啐母啄。子覺母殼。子母俱亡。應緣不錯。同道唱和。妙云獨脚。
  祥符蔭曰。聰明障道。為其難透脫也。香嚴得力於師友。糞掃堆頭一擊而了。所以啐啄俱亡。應緣不錯。後之學者。應無俟騰口說矣。
  己未二年。
  庚申三年。
  禪師仰山支下杭州龍泉無著文喜寂。
  喜仰山嗣。嘉禾禦兒朱氏子。七歲出家。開成二年登戒。咸通三年禮仰山於豫章觀音院。言下了契。充典座。有異蹟。七年旋浙右。止千頃山。十年居龍泉古城院。乾符六年。避地至湖州餘不亭。刺史杜孺休請居仁王院。光啟二年。錢武肅王疏請住龍泉。大順元年賜紫。乾甯四年賜師號。曰無著。十月二十七日夜中時。告眾曰。三界心盡。即是涅槃。言訖。跏趺而寂。春秋八十。夏六十。塔於靈隱西塢。天祐二年叛兵發塔。肉身不壞。髮爪俱長。吳越王重加封瘞。
  祥符蔭曰。無著神異炳著。是再來果位中人。仰山東土小釋迦。故一時參承之士。如南塔光湧者。山每對人稱之曰。此子是肉身佛。栴檀林中無穢草。師子窟中無異獸。法化之隆。隱顯莫測。此所以為護持正眼者歟。
  辛酉天復元年。
  嗣洞山法同建宗旨曹洞宗第一世撫州曹山祖示寂 書法(曹山為洞山子。同建宗旨。為曹洞第一世。故書法如此)。
  祖住仰山。南平鍾王雅重。致禮敦請。祖但書隱山山居頌一首付使者。曰摧殘枯木倚寒林。幾度逢春不變心。樵客遇之猶不顧。郢人那得苦追尋。六月日。問知事。今日是幾何日月。曰六月十五日。曰曹山平生行脚。到處只管九十日。為一夏。明日辰時。吾行脚去。及時焚香宴坐而化。
  或問祥符曰。洞山寂後。曹山住世尚三十二年。雲居既稱曹洞二世。何不嗣統於曹山寂後。曹山既遜統矣。而書其寂於雲居三十二年。此三十二年。曹山毋乃贅旒乎。祥符曰。佛祖付正法眼。以毋令斷絕為囑。洞宗傳持於今者。皆雲居之後。雲居嗣法洞山。曹山同建宗旨者也。以宗旨言。曹山合洞山而成一世。洞山寂而曹山不單書者。曹山統於洞山。所以從洞山。尊洞山也。不然。洞山寂而曹山單書。是二宗統矣。洞山寂而書雲居嗣統者。尊曹山為一世也。今之傳持洞宗者。皆雲居之後。而並尊曹山合洞山為一世。稱曹洞者。大同之道。無彼此也。曹山既遜位。而書其寂於雲居三十二年者。如唐之玄宗。傳位於天寶十五載。而崩於肅宗之寶應元年。宋高宗禪位於紹興二十三年。而崩於孝宗湻熈十三年。何贅旒之有。雲居嗣統為第二世。自當並尊曹山為第一世。亦如宋太宗以弟而承兄太祖正統。則兄弟而祖宗焉。統序昭然。百世不易。仰山之寂亦然。溈仰雲門法眼三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