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之。有以見世道交喪甚矣。大溈真如禪師一生誨門弟子。但曰。作事但實頭。雲盖智禪師有所示。必曰。但莫瞞心。心自靈聖。
  予在湘山雲盖。夜坐地爐。以帔蒙首。夜久。聞僧相語曰。今四方皆謗臨濟兒孫。說平實禪。不可隨例虗空中拋筋斗也。須令求悟。悟箇什麼。古人悟則握土成金。今人說悟。正是見鬼。彼皆狂解未歇。何日到家去。僧曰。只如問趙州。承聞和尚親見南泉。是否。答曰。鎮州出大蘿蔔頭。此意如何。其僧笑曰。多少分明。豈獨臨濟下用此接人。趙州亦老婆如是。予戲語之曰。這僧問端未穩。何不曰。如何是天下第一等生菜。答曰。鎮州出大蘿蔔頭。平實更分明。彼問見南泉。而以此對。却成虗空中打筋斗。聞者傳以為笑。
  靈源禪師為予言。彭器資每見尊宿必問。道人命終多自由。或云。自有旨決。可聞乎。往往有妄言之者。器資竊笑之。暮年乞守湓江。盡禮致晦堂老人至郡齋。日夕問道。從容問曰。臨終果有旨決乎。晦堂曰。有之。器資曰。願聞其說。答曰。待公死時即說。器資不覺起立曰。此事須是和尚始得。予嘆味其言。作偈曰。馬祖有伴則來。彭公死時即道。睡裏虱子咬人。信手摸得革蚤。
  予夜與僧閱楊大年所作佛祖同源集序。至曰昔如來於然燈佛所。親蒙記莂。實無少法可得。是號大覺能仁。置卷長嘆大年士大夫。其辯慧足以達佛祖無傳之旨。今山林衲子。反仰首從人求禪道佛法。為可笑也。僧曰。石頭大師曰。竺土大僊心。東西密相付。豈其妄言之耶。予謂曰。子讀其文之誤。所謂密付者。非若醫巫家以其術背人相爾汝也。直使其自悟明為密耳。故長慶巘禪師曰。二十八代祖師皆說傳心。且不說傳語。但破疑情。終不於佛心體上答出話頭。如道明上座見六祖於大庾嶺上。既發悟。則曰。此外更有密意也無。六祖曰。我適所說者。非密意也。一切密意。盡在汝邊。非特然也。如釋迦於然燈佛所。但得授記而已。如有法可傳。則即付與之矣。阿難亦甞猛省曰。將謂如來惠我三昧。前聖語訓具在。可以鏡心。不然。香嚴聞擊竹聲。望溈山再拜。高亭隔江見德山。即橫趨而去。何以密耳語哉。
  曹山本寂禪師躭章曰。取正命食者。須具三種墮。一者披毛戴角。二者不斷聲色。三者不受食。時會中有稠布衲問。披毛戴角是什麼墮。答曰。是類墮。進曰。不斷聲色是什麼墮。答曰。是隨墮。進曰。不受食是什麼墮。答曰。是尊貴墮。因又為舉其要曰。食者即是本分事。本分事知有不取。故曰尊貴墮。若執初心。知有自己及聖位。故曰類墮。若初心知有己事。回光之時。擯却聲色香味觸法。得寧謐。即成功勳後。却不執六塵等事。隨分而昧。任之即礙。所以外道六師是汝之師。彼師所墮。汝亦隨墮。乃可取食。食者。即是正命食也。食者。亦是却就六根門頭見聞覺知。只是不被佗染污。將為墮。且不是同向前均他。本分事尚不取。豈況其餘事耶。曹山凡言墮。謂混不得。類不齊耳。凡言初心者。所謂悟了同未悟耳。
  唐溫尚書造甞問圭峰密禪師。悟理息妄之人。不復結業。一期壽終之後。靈性何依。密以書答之曰。一切眾生無不具覺靈空寂。與佛無殊。但以無始劫來。未曾了悟。妄執身為我相。故生愛惡等情。隨情造業。隨業受報。生老病死。長劫輪回。然身中覺性未曾生死。如夢被驅使。身本安閑。如水作冰。而濕性不異。若能悟此意。即是法身。本自無生。何有倚託。靈靈不昧。了了常知。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然多生習妄。執以性成。喜怒哀樂。微細流注。真理雖然頴達。此情難以卒除。須長覺察。損之又損。如風頓止。波浪漸停。豈可一身所修便同佛用。但可以空寂為自體。勿認色身。以真知為自心。勿認妄念。妄念若起。都不隨之。即臨命終時。自然業不能繫。雖有中陰。所向自由。天上人間。隨意寄託。若愛惡之已泯。不受分段之身。自然易短為長。易麤為妙。若微細流注。一切寂滅。圓覺大智。朗然獨存。即隨現千百億身。度有緣眾生。名之曰佛。本朝韓侍郎宗古。甞以書問晦堂老師曰。昔聞和尚開悟。曠然無疑。但無始以來煩惱習氣未能頓盡。為之奈何。晦堂答曰。敬承書中諭及昔時開悟。曠然無疑。但無始以來煩惱習氣未能頓盡。然心外無剩法者。不知煩惱習氣是何物。而欲盡之。若起此心。翻成認賊為子也。從上以來。但有言說。乃是隨病設藥。縱有煩惱習氣。但以如來知見治之。皆是善權方便誘引之說。若是定有習氣可治。却是心外有法。而可盡之。譬如靈龜曳尾於塗。拂迹迹生。可謂將心用心。轉見病深。苟能明達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法既無。更欲教誰頓盡邪。伏奉來諭。略敘少答。以為山中之信耳。二老今古之宗師也。其隨宜方便。自有意味。初無優劣。然圭峰所答之詞。正韓公所問之意。而語不失宗。開廓正見。以密較之。晦堂所得多矣。
  永明和尚曰。夫祖佛正宗。則真誰識。才有信處。皆可為人。若論修證之門。諸方皆云功未齊於諸聖。且教中所許初心菩薩。皆可比知。亦許約教而會。先以聞解信入。後以無思契同。若入信門。便登祖位。且約現今世間之事於眾生界中。第一比知。第二現知。第三約教而知。第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