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五】【注】因天下之自为,故驰万物而无穷也。
【疏】体俉真源,故能以智境冥会,故曰皆无穷也。
【六】【注】任物,故无迹。
【疏】朕,迹也。虽遨游天下,接济苍生,而晦迹韬光,故无朕也。
【释文】《无朕》直忍反。崔云:兆也。
【七】【注】足则止也。
【疏】所禀天性,物物不同,各尽其能,未为不足者也。
【八】【注】见得则不知止。
【疏】夫目视之所见,虽见不见;得于分内之得,虽得不得。既不造意于见得,故虽见得而无见得也。
【九】【注】不虚则不能任群实。
【疏】所以尽于分内而无见得者,(自)直〔自〕虚心(忘)淡〔忘〕而已。
【一0】【注】鉴物而无情。
【疏】夫悬镜高堂,物来斯照,至人虚应,其义亦然。
【一一】【注】来即应,去即止。
【疏】将,送也。夫物有去来而镜无迎送,来者即照,必不隐藏。亦犹圣智虚凝,无幽不烛,物感斯应,应不以心,既无将迎,岂有情于隐匿哉!
【释文】《应而不藏》如字。本又作臧,亦依字读。
【一二】【注】物来乃(三)鉴,鉴不以心,故虽天下之广(四),而无劳神之累。
【疏】夫物有生灭,而镜无隐显,故常能照物而物不能伤。亦(由)〔犹〕圣人德合二仪,明齐三景,鉴照遐广,覆载无偏。用心不劳,故无损害,为其胜物,是以不伤。
【校】(一)世德堂本作逆。(二)智字依释文原本及世德堂本改。(三)世德堂本乃作即。(四)赵谏议本作来照。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一】。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二】。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三】。”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四】。
【一】【疏】南海是显明之方,故以儵为有。北是幽闇之域,故以忽为无。中央既非北非南,故以浑沌为非无非有者也。
【释文】《儵》音叔。李云:喻有象也。《忽》李云:喻无形也。《浑》胡本反。《沌》徒本反。崔云:浑沌,无孔窍也。李云:清浊未分也。此喻自然。简文云:儵忽取神速为名,浑沌以合和为貌。神速譬有为,合和譬无为。
【二】【疏】有无二心,会于非无非有之境,和二偏之心执为一中之志,故云待之甚善也。
【三】【疏】儵忽二人,(由)〔犹〕怀偏滞,未能和会,尚起学心,妄嫌浑沌之无心,而谓穿凿之有益也。
【四】【注】为者败之。
【疏】夫运四肢以滞境,凿七窍以染尘,乖浑沌之至淳,顺有无之取舍;是以不终天年,中涂夭折。勖哉学者,幸勉之焉!故郭注云为者败之也。
【释文】《七窍》苦叫反。说文云:孔也。《七日而浑沌死》崔云:言不顺自然,强开耳目也。
卷四上外篇骈拇第八
外篇骈拇第八【一】
【一】【释文】举事以名篇。
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一】。附赘县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二】。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列于五藏哉!而非道德之正也【三】。是故骈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枝于手者,树无用之指也【四】;多方骈枝于五藏之情者,淫僻于仁义之行【五】,而多方(一)于聪明之用也【六】。
【一】【疏】骈,合也;〔拇,足〕大〔指〕(二)也;谓足大拇指与第二指相连,合为一指也。枝指者,谓手大拇指傍枝生一指,成六指也。出乎性者,谓此骈枝二指,并禀自然,性命生分中有之。侈,多也。德,谓仁义礼智信五德也。言曾史禀性有五德,蕴之五藏,于性中非剩也。
【释文】《骈》步田反。广雅云:并也。李云:并也。《拇》音母,足大指也。司马云:骈拇,谓足拇指连第二指也。崔云:诸指连大指也。《枝指》如字。三苍云:枝指,手有六指也。崔云:音歧,谓指有歧也。◎卢文弨曰:歧当作岐,后人强分之。《而侈》昌是反,徐处豉反。郭云:多貌。司马云:溢也。崔云:过也。《于德》崔云:德,犹容也。
【二】【注】夫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此则骈赘皆出于形性,非假物也。然骈与不骈,其性(三)各足,而此独骈枝,则于众以为多,故曰侈耳。而惑者或云非性,因欲割而弃之,是道有所不存,德有所不载,而人有弃才,物有弃用也,岂是至治之意哉!夫物有小大,能有少多,所大即骈,所多即赘。骈赘之分,物皆有之,若莫之任,是都弃万物之性也。
【疏】附生之赘肉,县系之小疣,并禀形以后方有,故出乎形哉而侈性者,譬离旷禀性聪明,列之藏府,非关假学,故无侈性也。
【释文】《附赘》章锐反。广雅云:疣也。释名云:横生一肉,属着体也。一云:瘤结也。《县》音玄。《疣》音尤。《而侈于性》司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