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太上四玄,五華六庭,三魂七魄,天關地精,神府營衛,天胎上明,四肢百神,九節萬靈,受籙玉晨,刊書玉城,玉女侍身,玉童護命,永齊二景,飛仙上清,長與日月年俱,後傾超騰昇仙,得整太平,流風結痾,注鬼五飛,魍魎塚氣,陰氣相徊,凌我四肢,干我盛衰。太上天丁,龍虎曜威,斬鬼不祥,風邪即摧。考注匿訟,百毒隱非,使我復常,日月同暉,考注見犯,北辰收摧,如有于試,干明上威。
  昔唐覽者,居林慮山中,為鬼所擊,舉身不授,似如緜囊,有道人教按此法,皆即除也。此北帝曲折之法,諸疾有曲折者,用此法皆佳,不但風痺不授而已也。唐覽今在華山,得虹丹法,合服得不死。
  鄭子真則,康成之孫也。今在陽翟山,昔初學時,正患兩腳不授,積年,其晚用鍼灸,兼行曲折祝法,百日都除。夫風考之行也,皆因衰氣之間隙也。體有虧縮,故病來侵之也。若今差愈,誠能省周旋之役者,必風痾除也。今當為攝制塚注之氣,亦可上塚訟章,我當為關奏之也,於是注氣絕矣。
  昔鄧雲山停當得道,頓兩手不授。吾使人語之,令灸風徊、曲津兩處也,六七日間便得作五禽按摩也。若鍼力訖,當語所灸處,又心存行道,亦與身行之,無異也。
  昔趙公成兩腳曳,不能起,旦夕常心存拜太上,如此三十年,太上真人賜公成流明檀桓散一劑,即能起行,後遂得道。今在鶴鳴山下。
  又云:夜臥覺存日象在疾手中握之,使日光赤芒從臂中逆至肘腋間,良久日芒忽變成火,以燒臂使內外通币洞徹,良久畢,乃陰祝曰:
  四明上元,日月氣分,流光煥曜,灌液凝魂,神火散景,盪穢鍊煙,洞徹風氣,百邪燒燔,使得長生,四肢完全,注害考鬼,收付北辰。夫學生之道,當先治病,不使體有虛邪,及血少腦減,津液穢滯也。不先治病,雖服食行氣,無益於身。
  昔有道士王仲甫者,少乃有意好事神仙,恒吸引二景餐霞法四十餘年,都不覺益。其子亦服之,足一十八年,白日昇天。後南嶽真人忽降,仲甫而教之云:子所以不得昇度者,以子身有大病,腦宮虧減,筋液不注,靈津未溢,雖復接真景以餐霞,故未為身益。仲甫遂因藥治病,兼修其事,又一十八年,亦白日昇天。今在玄洲,受書為中嶽真人,領九玄之司,于今在也。
  《鳳綱口訣》云:道士有疾,閉目內視心,使生火以燒身,身盡存之,使精如髣髴,疾病即愈。是痛存其火也,甚祕驗矣。
  《真誥第七》云:李整,昔未入山時,亦得風痺病,久久乃愈也。
  又云:范伯慈者,桂陽人也。家本事俗,而忽得狂邪勞病,臥牀席經年,迎師解事費用,家資漸盡,病故不愈。聞大道清約,無所用,於是意變,聞沈敬作道士精進,治病多驗,乃棄家俗事之得,五十日病都愈,後入天目山,服食胡麻,得為玄一真人也。
  《真誥第八》云:昔鮑助者,濟北人也。忽得迴風,口目不正,風氣入口,而兩齒上下恒相切拍,甚有聲響,如此晝夜不止,得壽百二十七歲。
  《真誥第九》云:楊羲第三女昨來委瘵,近來小可,猶未出外也。
  又云:許玉斧言楊舍人弟病委頓也。
  《真誥第十》云:許確,字羲玄,為晉都鄉侯,後患風不能言,隆安二年亡,年七十。
  《道學傳第四》云:屬大疫癘,競造吳猛乞水。猛患其煩,乃纂江水方百步,隨意取之,病者得水皆愈也。
  又云:道士舒道雲病瘧三年,治不差,吳猛授以三皇詩,使諷之,上口,所疾頓愈也。
  第三云:戴甘露有惡疾,流諸海裔。云名正見曰:可治也。為治數日便愈。
  又云:治中抗侯大富,女病經年,千醫百道,靡不畢祈,增而不損,云名正詣門云:能使女差。抗侯傲然,未之接也。凡諸言術而不驗者既多,又見正之弊衣徒跣,意以為狂而弗信。正狀謂能治固疾,請女出。侯大怒,且女病積久,無能出理。女忽問家人誰欲見我,便著衣履整飾而出,侯大驚。正曰:女郎已差,便可還內,於是舉家始服,其神驗也。
  第四卷云:任敦,字尚,能治病。人有極惡之病,人理所棄者,得敦救治,莫不蒙濟,如此有數。少語言,或時說將來吉凶,咸如所言。人有病問之者,答云無所苦,必不危亡,默而不言,則皆不救。
  又云:杜炅,字子恭,為人善治病,人間善惡皆能預睹。上虞龍稚,錢唐斯神,並為巫覡,嫉炅道王,常相誘毀。人以告炅,炅曰:非毀正法,尋招冥考。俄而稚妻暴卒,神抱隱疾,並思過歸誠,艮為解謝,應時皆愈。神晚更病,員語曰:汝藏鬼物,故氣祟耳。神即首謝,曰:實藏好衣一箱。登取於治燒之,豁然都差。
  又云:王羲之有疾,請杜炅。炅謂弟子曰:王右軍病不差,何用吾為?十餘日而卒。
  又云:陸納為尚書令時,年四十,患瘡,告炅云,奕世短壽,臨終皆患此瘡。炅為奏章,又與靈飛散。謂曰:君戹命已過,可至七十,果如其言也。
  第五卷云:安丘□之,字仲都,成帝時,京兆長陵人也。病篤,弟子云沙都輿安丘於庭樹下,安丘曉然有痊,時冬月鼻聞李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