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315-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集注-宋-张太守-第27页

盡也。○河曰:用道治國,則國安民昌,治身則壽命延長,無有既盡時也。○弼曰:言道之深大,人聞道之言,乃更不如樂與餌,應時感悅人心也。樂與餌能令過客止,而道之出言淡然無味,視之不足見,則不足以悅其目,聽之不足聞,則不足以娛其耳,若無所中然,乃用之不可窮極也。
  將欲歙之章第三十六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
  河曰:先開張之者,欲極其奢淫。
  將欲弱之,必固強之。
  河曰:先強大之者,欲使遇禍,患。
  將欲廢之,必固興之。
  河曰:先興之者,欲使其驕危也。
  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河曰:先與之者,欲極其貪心也。○雱曰:陰陽之情,周旋如轉輪,反復如引鋸,往窮必反,盛極必衰,觀乎月滿之虧,日中之反,則萬物一致,斷可知矣。唯至人深達主機,明乎無朕,故養生則裕於屈伸,處己則適乎消長,蒞事則知成敗之策,御敵則達擒縱之權,古之人所以酬醉萬變,而澹然無事者,誠以此道也。然則雖鬼神之幽將不能窺,而況於世俗之昏,亦何以測其妙乎。《易》曰: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龍蛇之墊,以存身也。
  是謂微明,
  明皇曰:經云:正言若反,《易》云:巽以行權。權,反經而合義者也。故君子行權貴於合義,小人用之則為詐譎。孔子曰:可與立,未可與權。信矣。故老君前章示執大象,斯謂之實。此章繼以歙張,是謂之權。欲量象空根性,故以權實覆卻相明,令又致於性命之域。而惑者乃云能道德之忘,何其迷而不悟哉?故將欲歙斂衆生情欲,則先開張,極其侈心,令自因於愛欲,則當歙斂矣。強弱等義,略與此同。此道甚微,而效則明著,故云是謂微明。○河曰:此四事其道微,其效明也。○弼曰:將欲除強梁,去暴亂,當以此四者,因物之性,令其自戮,故日微明也。足其張,令之足而又求其張,則象所翕也。與其張之,不足而改,其求張者愈益,而己反危。○雱曰:此理至微而明,惟知幾者足以識之。易日知幾其神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也。此道之妙用,聖人所以宰制役使,能與造化同功者也,故以此篇結道經之義。
  柔之勝剛,弱之勝強。
  明皇曰:巽順可以行權,權行則能制物,故知柔弱者必勝於剛強矣。○河曰:柔弱者久長,剛強者鈴亡也。○雱曰:見形則知剛強之制柔弱,識理則悟柔弱之勝剛強,至人深達微明之義,故謙而不亢,沖而不盈,不與物爭,而亦莫能與之爭也。雖然,此道本之言耳,若夫變化無常,則一柔一剛,一弱一強,孰能定之哉。顧雖剛強而柔弱不能勝者,動契乎理而心不離乎柔弱也,由此觀之,又知柔弱之勝剛強矣。此兩者所謂利器,一本作柔弱勝剛強。
  魚不可脫於淵,
  河曰:魚脫於淵,為去剛得柔,不可復與也。
  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明皇曰:脫,失也。利器,權道之訾。權道不可以示非其人,故舉喻云:魚若失泉,則為人所得,權道示非其人,則當竊以為詐譎矣。○河曰:利器,權道也,治國權者不可以示執事之臣也,不可道者,不可以示非其人也。○弼曰:利器,利國之器,以唯因物之性,不假形以理物,器不可睹而物各得其所,則國之利器也。示人者,任刑也,刑以利國則失矣。魚脫於淵則必見失矣,利國器而立形以示人,亦必失矣。○雱曰:魚巽伏柔弱,而自藏於深眇之中以活身者也。聖人退處幽密而操至權,以獨運幹萬化於不測,故力旋天地而世莫睹其徤,威伏海內而人不名以哉,豈暴露神靈而使衆得而議之哉。嘗竊論之,聖人之所以異於人者,知幾也,夫以剛強遇物,則物之剛強不可勝敵矣。天下皆以剛強勝物也,而吾獨寓於柔弱不爭之地,則發而用之,其孰能禦之者。觀夫天道,則秋冬之為春夏,亦一驗矣。彼聖人者,自藏於深眇之中,而託柔弱以為表,故行萬物於術內而神莫能知其自,此所謂密用獨化者。《易》曰:嬰以行權,《莊子》曰:於魚得計,義協於此,言之雖繁,豈能名其致哉。唯明者以神解之,以意了之,斯可矣。
  道常無為章第三十七
  道常無為,
  河曰:道以物為惡常也。○弼曰:順自然也。○雱曰:雖為之時,未嘗有為。
  而無不為。
  弼曰:萬物無不由為以治以成之也。○雱曰:雖無為之時,未嘗不為。
  侯王若能守,
  雱曰:君人體道以治,則因時乘理而無意於為,故雖無為而不廢天下之為,而吾實未嘗為也。天何言哉,四時行焉,萬物生焉。侯王之道,天其盡之矣。
  萬物將自化。
  明皇曰:妙本謂靜,故常無為。物將以生,而無不為也。侯王若能守道無為,則萬物自化。君之無為,而純樸矣。○河曰:言侯王若能守道,萬物將自化,妙於己也。○雱曰:日化於道而不知。
  化而欲作,
  雱曰:化而日進則如嬰兒之長,必至於志意充起,天和漸衰,觀夫三代中流,物情彫敝,則可知也。
  吾將鎮以無名之樸。
  明皇曰:言人既從君上之化,已無為清靜,而復欲動作有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