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93-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注-唐-李荣-第6页

  公能王,
  偏私不堪宰物,公正自可君臨也。
  王能天。
  無心廣覆,運行以時。
  天能道,
  與天地合德,共道齊真,疏通無滯,動皆合理。
  道能久。
  道則自古以固存,聖則永享無期壽也。
  沒身不殆。
  沒,終也。與天為期,與道同久,終於此身,永無危殆也。
  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
  太上,謂上德之君。德既不德,名亦難名,但以大人在上,寄言太上,而上懷道德於下,無所須下,皆自足於上,無所奉,君臣上下知有而已。
  其次,親之譽之。
  下德之君有為迹起,未能忘言。上則親信於臣下,下則稱譽於君上。
  其次,畏之侮之。
  不能因萬物之化,任自然之性,設刑法以威之,故言畏。令繁而下欺,故言侮。此下古之化也。
  信不足,有不信。
  夫為上也,化之以道,示之以信。上能信下,下亦信上。上若不能信下,下亦不信於上。
  猶其貴言。
  此中古之時也。未能忘言,借言傳意,更相親譽,是以重言。
  功成事遂,百姓謂我自然。
  帝皇之道隆,功成也,無為之風著,事遂也。前歷明三古,言失道後德,自淳至澆,後重結之,欲示絕仁棄義,反澆還淳也。道淺易睹,德高難見。今聖化既深,神功莫測,日用不知,故言自然。
  十八章
  大道廢,有仁義。
  夫重玄之境,氣象不能私。至虛之理,空有未足議。迎隨不得,何始何終乎?盛衰無變,何廢何興乎?純粹之日,彼此不隔於親疏,靜恭之辰,上下不彰於貴賤。自然符會,未待結繩,蹈乎大方,寧資書契。時冥至一,故言道興。行偏愛之仁,用裁非之義,澆薄斯作,不能行道,故言道廢。時有澆淳,道無興廢。
  智慧出,有大偽。
  昏昏默默,道之極也。昧昧晦晦,行之至也。未能光而不耀,故知飾智慧以驚愚,競是非以先物,是非迭起,姦巧互生,盜跖履之以為盜,田成乘之而竊國,斯大偽也。
  六親不和,有孝慈。
  父子、兄弟、夫妻,六親也。彼此相須,是非不作。長短相形,好惡斯起。和以不和標稱,孝因不孝立名也。
  國家昏亂,有忠臣。
  羲農之時,未聞股肱之節。桀紂之日,始稱關比之賢。故知旭日麗天,星宿無以照其景;時雨降矣,浸灌無以著其功。若君昏於上,臣亂於下,有能內輔其君、外靜於寇,忠名顯矣。
  十九章
  絕聖棄智,人利百倍;
  聖者,人情之所仰;智者,愚人之所求。非智無以照機,非聖何能宰物?今言棄絕,所未聞也。夫聖人合道,道本無名,名生而物迷,言聖不及於忘聖,智出而偽起,用智不及於忘智。故須絕棄也。然聖生則盜起,智用乃賊來。今言棄絕,盜賊不起,其利實多,略言百倍也。
  絕仁棄義,人復孝慈;
  仁以愛物,義以讓人。雖曰立人之道,實亦矯人之情。今棄矯情之仁義,歸天性之孝慈也。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攦工倕之指,息機械之心,絕巧也。擲玉毀珠,棄利也。但盜賊之行規之以利,棄寶無利,寧有盜乎?
  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
  文,教也。屬,繼也。夫大人之設教也,莫不修凡以成聖,從愚以歸智,去害而之利。今皆棄之,於教不足。未知學者何所措心,是故繼以後文,示令立行也。
  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樸,本也。萬境無染,見素也。守一不移,抱樸也。公而不黨,少私也。以性制情,寡欲也。
  二十章
  絕學無憂。
  夫志無為之道,則學無所學,混之以愚智,則得失未聞,懷忘之進退,則榮悴不驚。抱自然合道,寧有憂乎?存有為之業者,學非為己,懸頭刺股而競者名,映雪聚螢所争者利,懼榮名之不立,驚厚利之未來,以此存心,憂患生矣。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
  禮對為唯,野應曰阿。稱心為善,乖意為惡。幾何,言不遠也。體道則百慮俱遺,任真則萬塗皆適,實亦無逆無順,不美不惡,然有為強生分別偏私,妄起愛憎,不留心於道德之鄉,唯責人以華薄之禮,悅心謂之為是,不問賢與不賢;潤己稱之曰能,未論智與不智。此則智者翻闇於不智,賢者倒愚於不賢。故曰相去幾何也。亦言人性自然己足,益之則憂。夫進智以徇美,與飾偽以為惡,事雖不同,失性均也。故曰相去幾何也。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水火可畏,不畏又遭燒溺。豺狼可畏,不畏終遇於損傷。故知人行愛憎而不已,歸玆損敗;貪名利而無息,致此危亡。今流俗滯之有年,溺之忘反,悠悠莽莽,欲出無期。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
  熙熙,悅樂也。太牢,味也,春臺,色也。言流俗眾人,務學以規名聲,縱情以昏色味。悅之以色,不知盲之有時;適之以口,不知爽之有日。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