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73-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通玄真经注-宋-朱弁-第8页

者全素至明。濟此二名,則可感於物,通於道也。
  老子曰:天致其高,地致其厚,日月照,星辰朗,陰陽和,非有為焉。
  斯至精之感也,亦不知其所以然,如有真宰存焉。
  正其道而物自然,
  萬物各有天然之道,但能成順於彼而不犯之,則物得其性,皆自治矣。
  陰陽四時,非生萬物也,雨露時降,非養草木也,
  天之恒德,物之常生,不知所生,各自生耳。
  神明接,陰陽和,萬物生矣。
  神交則機感,氣合則形生。欲妙其原,而精誠可察也。
  夫道者藏精於內,
  絕歌之故。
  棲神於心,
  去累之故。
  靜漠恬淡,悅穆胸中,
  和而無懷也。
  廓然無形,寂然無聲。
  體乎道者,則有無迹之化,不言之教。
  官府若無事,朝廷若無人,
  各治故無事,無為故無人。
  無隱士,無逸民,
  治與道合,何所隱逸?
  無勞役,無冤刑,
  無為無私,豈至冤役?
  天下莫不仰上之德,像主之旨,
  聖人在上,天下皆服其清靜之德,效其無欲之旨也。
  絕國殊俗,莫不重譯而至,非家至而人見之也,
  德以順成,故遠邇皆化也。
  推其誠心,施之天下而已。
  心誠則物應也。人君推誠,罔有不應。
  故賞善罰暴者,政令也,其所以能行者,精誠也。
  誠信素著,則政令將行;賞罰無私,故百姓知勸。
  令雖明不能獨行,必待精誠也,故總道以被民弗從者,精誠不包也。
  精者必良,誠者必應。
  老子曰:天設日月,列星辰,張四時,調陰陽,
  三光四氣,未始相待,察乎自然,皆獨化耳。
  日以暴之,夜以息之,風以乾之,雨露以濡之。其生物也,莫見其所養而萬物長;
  物稟自生,無所養者。
  其殺物也,莫見其所喪而萬物亡。
  物察自化,無所殺也。
  此謂神明也。
  不測其由之謂神,變化必然之謂明。
  是故聖人象之,其起福也,不見其所以而福起;
  天下之福,在乎聖人之道行也。德與時合,安有迹哉?
  其除禍也,不見其所由而禍除。
  將存道行之福,理有蒙否之禍,及聖功養政亦無得而見焉。
  稽之不得,察之不虛。
  考無除起之由,察有禍福之實。
  日計不足,歲計有餘。
  近計其功,則日不足徵。終濟其事,若歲之成德。
  寂然無聲,
  濳感而已。
  一言而大動天下,
  謂精誠也
  是以天心動化者也。
  無心能感之。
  精誠內形氣,動於天,景星見,黃龍下,鳳凰至,醴泉出,嘉穀生,河不滿溢,海不波涌;
  誠至於明,故有此應。
  逆天暴物,即日月薄蝕,五星失行,四時相乘,
  謂氣過節。
  晝冥宵光,山崩川涸,冬雷夏霜,
  診氣上蒸,故有此變。
  天之與人有以相通。
  灾瑞因所感也。
  故國之沮亡也,天文變,世惑亂,虹晲見,萬物有以相連,精氣有以相薄。
  形之牽連,氣之侵薄,皆失位之象也。
  故神明之事,不可以智巧為也,不可以強力致也。
  至精至誠,方可為治。
  故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鬼神合靈,與四時合信。懷天心,
  無其私心。
  抱地氣,
  順靜為氣。
  執沖含和,
  執沖以定萬機,含和以御羣有。
  不下堂而行四海,
  德澤之遠。
  變易習俗,民化遷善,若生諸已,能以神化者也。
  政之在我,非以神化,孰可任哉?
  老子曰:夫人道者全性保真,不虧其身,
  斯人之常道也。
  遭急迫難,精通於天。
  夫上玄之鑒,無私孔明。至誠感之,復無不應,則遭争迫難,莫不以誠而通。雖未全乎自然,斯亦一時之得耳。
  若乃未始出其宗者,何為而不成?
  謂以精誠為宗,則無不成也。
  死生同域,不可脅陵。
  能齊生死者,不可以死脅也。
  又況官天地,懷萬物,反造化,含至和而已,未嘗死者乎。
  夫知死生同域,尚不至輕懼,而況體道之士,包總天地,復化合和,與造物者為人,而有不亡壽者矣。
  精誠形乎內,而外諭於人心,此不傳之道。
  精誠內著,外合人心,斯乃發自深衷,固非言傳所及耳。
  聖人在上,位懷道而不言,澤及萬民,故不言之教茫乎大哉。
  夫中虛則物順,身正則民效。日用之化,不其茫乎?
  君臣乖心,倍譎見乎天,神氣相應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