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靜聖之道,與治相符,與亂相反,故無明王,則自全之道未之能保矣。
  有其才不遇其時,身猶不能脫,又況無道乎。
  此聖人勸道之辭也。且有堪任之才,未適權變之用,則多事之世未能脫離。況非守靜而踐危機哉。
  夫目察秋豪之末者,耳不聞雷霆之聲,耳調玉石之音者,目不見太山之形,故小有所志者,大有所忘。
  一淫聲色,失性之遠。
  今萬物之來,擢拔吾生,攓取吾精,若泉原也,
  聲色之類,左右不可盡,故至天生竭精也。
  雖欲勿稟,其可得乎。
  以在耳目之前。
  今盆水若清之,經日乃能見眉睫,濁之不過一撓,即不能見方圓。
  澄心之鑒唯有,靜者能之。故一至嗜欲,雖禍如丘山,亦未之見。
  人之精神,難清而易濁,猶盆水也。
  守法
  法之上者,在乎法天。法天之法,未有無所法,而同乎大順者也。
  老子曰:上聖法天,
  上古聖君法象天道,不教而自化,棄智而成功。盛德日新,故無得而稱,玄功莫朕,是以不知帝力也。
  其次上賢,
  以賢德之道為上也。
  其下任臣。任臣者,危亡之道也,
  謂獨任致危也。
  上賢者,癡惑之原也,
  上賢則争,争為亂本。
  法天者,治天地之道也。
  法自然之道,則二儀通治。
  虛靜為主,
  天之體也。
  虛無不受,靜無不持,
  持猶制萬物之紛撓。
  知虛靜之道,乃能終始。
  未嘗抑物,付之自極,如四時相謝無盡也。
  故聖人以靜為治,以動為亂,
  靜則各正性命。
  故曰,勿撓勿纓,萬物將自清,勿驚勿駭,萬物將自理,天道然也。
  纓謂多方,駭謂設苛政也。
  守弱
  居眾所不敵之地,故成其大勝之道。
  老子曰:天子公侯,以天下一國為家,以萬物為畜、懷天下之大,有萬物之多,即氣逸而志驕,
  所謂貴不與驕,期而驕自至。
  大者用兵侵小,
  晋滅虞、楚、伐隋之類。
  小者倨傲陵下,
  曹共公、衛獻公之類。
  用心奢廣,譬猶飄風暴雨,不可長久。
  夫強盛之氣,天地尚不能久,而況奢僭之君?
  是以聖人以道鎮之,
  非虛柔之道孰能安?
  執一無為,以損沖氣,
  沖中。
  見小守柔,退而勿有;
  見小自成其大,守柔能制其剛。
  法於江海,江海不為,故功名自化,
  夫處下眾歸,體諫物與,故不求而名遂,不争而功成。
  弗強,故能成其王,
  德歸者寧,力制者叛。
  為天下牝,故能神不死,
  牝者,柔之謂也。聖人法之以存神。
  自愛,故能成其貴,
  將欲貴位,在乎愛身。故以道自勝、則身可長保,身存者,貴其亡乎?
  萬乘之勢,以萬物為功名,
  功名小大,隨位而立。
  權任至重,不可以自輕,
  《莊子》曰:輕用吾身而亡吾國也。
  自輕則功名不成。
  未有身不洽而國治者也。
  夫道大以小成、多以少生,
  大之資者,一豪耳。多之要者,一笄耳。
  故聖人以道莅天下,柔弱微妙者,見小也,儉嗇損缺者,見少也,見小故能成其大,見少故能成其美。
  道以微妙為大,德以損缺為美。
  天之道,抑高舉下,損有餘,奉不足,
  其猶張弓乎?勢之均也。
  江海處地之不足,故天下歸之奉之。必故聖人卑謙守靜辭讓者,見下也,虛心無有者,見不足也。
  法江海之故也。
  見下故能致其高,見不足故能致其賢。
  心之常下,德之彌高;身之常退,行之彌進也。
  矜者不立,奢者不長,。強梁者死,滿溢亡。飄風驟雨不終日,小谷不能須臾盈。
  小谷褊狹,若注之須臾,則至乎盈溢。
  飄風驟雨行強梁之氣,故不能久而滅,小谷處強梁之地,故不得不奪。
  奪其歸,奉之德。
  是以聖人執雌牝,去驕奢,不敢行強梁之氣,
  遵天地之戒也。
  執雌牝,故能立其雄牡,不敢奢泰,故能長久。
  唯能雌者,故能有立健之德也。
  老子曰:天道極即反,盈即損,日月是也。
  日中則昊,月盈則虧。
  故聖人日損,而沖氣不敢自滿,日進以牝,功德不衰,天道然也。
  日進以牝者,推柔以御物也。天道虧盈益謙,聖人能法。故盛德日新而無所替。
  人之情性,皆好高而惡下,好得而惡亡,好利而惡病,好尊而惡卑,好貴而惡賤,眾人為之,故弗能成,執之,故弗能得。
  夫物宜更變,理勢大均,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