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名,義濟之小利。
  世無灾害,雖聖無所施其德,
  向使天下各得,則聖人之德何所施為也?
  上下和睦,雖賢無所立其功。
  君臣父子各當其分,則賢人之功成立無所也。
  故至人之治,含德抱道,推誠施無窮之知,寢說而不言,天下莫之知貴其不言者。
  夫有立德之迹,非含德也。循道而往,非抱道也。以其至乃稱至人。蓋推誠於中,任之自正者耳。雖知鑒無窮,而寢言玄默,故尸居環堵之室,而百姓自化。豈天下碌碌能貴其玄默之道哉?
  故道可道,非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也。
  可物之道者,非自然之常道也;可命之名者,非靜體之常名也。故至人不處。
  著於竹帛,鏤於金石,可傳於人,皆其粗也。
  功名書於竹帛,典法刊於金石,皆有迹之功,非無為之道。較而論之,信粗矣。
  三皇五帝三王,殊事而同心,異路而同歸。
  同濟治之心,異政化之路。
  末世之學者,不知道之所體一,德之所總要,取成事之迹,跪坐而言之,
  教其迹者,固不周物,徒敬其遺言耳。
  雖博學多聞不免於亂。
  多聞禮義者,適足感時,非致治之要也。
  老子曰:心之精者,可以神化而不可說道,
  精之為用,無迹而物化,非名言所及也。
  聖人不降席而匡天下,情甚於言梟呼也。
  任乎精誠,其化如響。故端天下正矣。
  故同言而信,信在言前,
  同立言而獨見信者,此以其誠信素著也。
  同令而行,誠在令外也。
  同出令而獨施行者,由其誠副於令,民皆從之。
  聖人在上,民化如神,情以先之也。
  以其信在言前,誠在令外,故其化如神之速矣。
  動於上,不應於下者,情令殊也。
  情猶誠也。
  三月嬰兒未知利害,而慈母愛之逾篤者,情也。
  嬰兒豈知親疏之利害也,然其慈愛彌厚,則交感之道明矣。故百姓無知,聖人無名,但相感而順也。
  故言之用者變,變乎小哉;
  言教之化,不能變俗。
  不言之用者變,變乎大哉。
  精誠之感,天下皆化。
  信君子之言,忠君子之意,
  由信傃智,莫不順其言。以誠至明,莫不副其意也。
  忠信形於內,感動應乎外,賢聖之化也。
  夫感道內著,化功外應也。賢謂君子,聖謂聖人,此所以同舉成章者,聖人抱君子之能,君子闡聖人之化耳。
  老子曰:子之死父,臣之死君,非出死以求名也,恩心藏於中,而不違其難也。
  夫為臣子者,豈釣忠孝之名以赴君親之難?然恩義感中,則自有忘生徇節之事矣。
  君子之憯怛,非正為也,自中出者也,亦察其所行。
  君子懷仁,憯怛於世,非苟尚之直自中出,然不察其俗而教導之,則失於政矣。
  夜行聖人不慙於影,故君子慎其獨也,
  聖人無私,君子居政。故雖處幽闇,而未嘗慴懼,且不負物,寧愧影哉?
  舍近期遠塞矣。
  自得為近物應為遠舍其自得遠豈通哉。
  故聖人在上,即民樂其治,在下即民慕其意,志不忘乎欲利人也。
  聖無私屬而以當濟為志,以濟之無極,是稱志焉。然亦非立志之志也。故其在位居方,百姓莫不安其德教,慕其誠素也。
  老子曰:勇士一呼,三軍皆辟,其出之誠。
  勇者,氣也,氣出乎誠,而三軍眾心為之僻易。向非義勇之氣,感激之分,雖臨敵執兵,然未能衛一身也。
  唱而不和,意而不載,中必有不合者。
  中謂內外感會之際也。夫我唱彼不和,我意彼不載,由其精誠未相接也。
  不降席而匡天下者,求諸已也,
  心誠則物應,形正則物儌。
  故說之所勿至者,容貌至焉,
  夫言說之教所不及者,則正形之化而可及矣。
  容貌所不至者,感忽至焉,
  正形之化所不及者,精誠之感而必及矣。
  感乎心發而成形,
  內全而外自化。
  形精之至者可以形接,而不可以照期。
  形謂容貌,精謂情感。二化之道,期可接乎形類,而不可縣解而自期也。若然者,則中有所待,則何精之能純,形之未正耳?非其形正而能感化於物者,未之有也。
  老子曰:言有宗,事有本,
  言有立教之宗,事有制作之本。
  失其宗本,伎能雖多,不若寡言。
  既喪宗本,則蒡衍為害,固不及保其靜也。
  害眾者倕而使斷其指,以明大巧之不可為也。
  班咈之巧,有為也,則名著而指斷。造化之巧,無為也,是以用成而體全也。
  故匠人知為閉也,能以時閉不知閉也,故必杜而後開。
  順於變化,與時成功,任乎知巧,必資終敗也。
  老子曰:聖人之從事也,所由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