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64-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解义-宋-章安-第41页

。而天下益有餘怨,故聖人所以執左契也。
  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于人。
  御注曰:聖人循大變而無所湮,受而喜之,故無責于人,人亦無責焉。契有左右,以別取予,執左契者,予之而已。
  臣義曰:執左契,則無為而付當於自然,不從事於物,任萬物之自至,吾應其至,與之為合爾。常任天下之責,未始責於人也。
  故有德司契,
  御注曰:以德分人,謂之聖。
  臣義曰:不德之德,所以司契也。
  無德司徹。
  御注曰:樂通物,非聖人也,無德者,不自得其得,而得人之得,方且物物求通而有和怨之心焉,玆,徹也,祇所以為蔽,《莊子》曰:喪己于物者,謂之蔽蒙之民。 臣義曰:無得於己,求徹於物,蔽蒙甚矣。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御注曰:善則與之,何親之有?
  臣義曰:和大怨,不可以為善而有德。司契者,謂之善人,天道之所與也。
  小國寡民章第八十
  小國寡民。
  御注曰:廣土衆民,則事不勝應,智不勝察,德自此衰,刑自此起,後世之亂,自此始矣。老氏當周之末,厭周之亂,原道之意,寓之于書,方且易文勝之敝俗,而躋之淳厚之域,故以小國寡民為言,蓋至德之世,自容成氏至于神農,十有二君,號稱至治者,以此而已。
  臣義曰:國小則其事易治,民寡則欲易足。事易治則忘衍智,欲易足則無巧偽,然後可以反樸復古也。
  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也。
  御注曰:一而不黨,無衆至之累。
  臣義曰:人各安其分,各遂其生,無朋比#2群聚之累,雖器有什伯,無所用之。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御注曰:其生可樂,其死可葬,故民不輕死而之四方。孔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遠徙之謂歟?
  臣義曰:知生之可樂而安其生,故重死。知業之為本,而樂其業,故不遠徙。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御注曰:山無蹊隧,澤無舟梁,同乎無知,其德不離。無絕險之迹,故雖有舟輿,無所乘之。無攻戰之患,故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臣義曰:安其生,樂其業,無事於動也。雖有舟輿,無所乘,無事於爭也。雖有甲兵無所陳,足乎性分,樂於自得者然也。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御注曰:紀要而已,不假書契。
  臣義曰:有不信,有書契,民復古,則信於結繩。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
  御注曰:耕而食,織而衣,含哺而嬉,鼓腹而游,民能已此矣。止分故甘,去華故美,不擾故安,存生故樂。
  臣義曰:甘其食,不待滋味而甘也,甘其分而已。美其服者,不待華綺而美也,美其衣而已。安其居,則無所往而不自安。樂其俗,則無所處而不自樂。
  鄰國相望,鷄犬之聲相聞,使民至老死不相與往來。
  御注曰:居相比也,聲相聞也,而不相與往來,當是時也,無欲無求,莫之為而常自然,此之謂至德。
  臣義曰:噓噓為仁,孑孑為義,此民所以尚往來也。至德之世,民相忘於自得之場,無欲於己,無求於人,相望相聞之間,至老死不相往來,然則惡有傲情作偽,相為容悅之弊耶。
  信言不美章第八十一
  信言不美,
  御注曰: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關百聖而不慚,歷萬世而無弊。
  臣義曰:信言者,信於道,非苟人之好也,不可以投俗,此世俗所以不美也。美言不信。
  御注曰:貌言華也,從事華辭,以支為旨,故不足于信。
  臣義曰:美好之言,可以悅人,非信於道也,故於信為不足。
  善者不辯,
  御注曰:辭尚體要,言而當法。
  臣義曰:善者不待辮而善自明,故其言簡約而不費。
  辯者不善。
  御注曰:多駢旁枝,而失天下之至正。
  臣義曰:辯以求明,辭費寡理,故曰不善。
  知者不博,
  御注曰:知道之微者,反要而已。
  臣義曰:道一而已,非博者所能知。 反要則復乎無知,何事於博。
  博者不知。
  御注曰:聞見之多,不如其約也。《莊子》曰:博之不必知,辯之不必慧。
  臣義曰:博有溺心之累,益博而益不知務外故也。聞見自外至,故歌其博。自知則知其性,知其性則知天矣,故不如其約。
  聖人無積。
  御注曰:有積也,故不足。無藏也,故有餘。《莊子》曰:聖道運而無所積。孔子曰:丘是以日祖。
  臣義曰:聖人至虛而無物,何積之有?以至無供天下萬物之求也。苟有積而散之,則積有時而盡矣,惟其無積,此聖道之所運也。
  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御注曰:善貸且成,而未嘗費我。萬物皆往資焉,而不匱。
  臣義曰:人所不能為,待我而後為者,謂之為。人之所亡,待我而後有者,謂之與。聖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