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者,有所差。有所拂者,有所宜。
臣義曰:勇於殺,用兵之事也。勇於不敢,用兵之道也。道之與事,或利或害,概可見矣。然奇變無常,故於正而有所差,於拂而有所宜。
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御注曰:畸於人者,伴於天。人之所利,天之所惡。人孰從而知之?
臣義曰:勇於敢殺,人之所利也,天之所惡者,天之德好生故也。人之所利,而不知天之所惡,故曰孰知其故。
是以聖人猶難之。
御注曰:順天者存,逆天者亡,雖聖人不敢易也。
臣義曰:禹征三苗而聽益之贊,其難如此,故聖人要乎順天而不敢易。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
御注曰:萬物之出,與之出而不辭,萬物之歸,與之歸而不逢。是謂不爭。消息滿虛,物之與俱,而萬物之多,皆所受命,是謂不爭而善勝。
臣義曰:萬物之生也,任其所自生。萬物之殺也,聽其所自殺,無事於爭也。萬物冒於天之覆被而受命焉,善勝至矣。
不言而善應,
御注曰:天何言哉?變以雷風,示以福禍,無毫釐之差,有影響之應。
臣義曰: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善惡之應,無毫釐差不,善應如此。不召而自來。
御注曰:有所受命,則出命者能召之矣。萬物之紛錯,而天有以制其命,孰得而召之?健行不息,任一氣之自運而已。
臣義曰:召而至者,臣子之義。天制萬物之命,尊之至也,其孰能召?一氣自運,固非使然。
坦然而善謀。
御注曰:德行恆易以知險。
臣義曰:恒易故坦然,知險故善謀。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御注曰:密而有間,人所為也,天則雖疏而無間。積善積惡,殃慶各以其類至,所以為不失。且爭而後勝,言而後應者,人也。天則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召之則至。難於知天者,人也。天則不召而自來,坦然而善謀,惟聖人為能體此,故不就利,不違害,常利而無害,所以與天合德,異夫勇於敢者。
臣義曰:天之覆物,不以善惡為間,廣博無際,恢恢然孰知其極也。禍福灾祥,各以類至,雖遲速特未定,然報應無有免者,故曰不失。
民常不田界章第七十四
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御注曰:民有常心,其生可樂。苟無常心,何死之畏?釿鋸制焉,繩墨殺焉,椎鑿决焉,是謂以死懼之,民將抵冒而終不化。
臣義曰:民忘其所自愛,失其全生之理,俗雕民弊,抵法冒禁,至於六親不得相保,困於塗炭,瘠於溝壑,雖生曾不若死之為愈,此死之不畏也。上不以道治,至於民不畏死,而猶將以死懼之,期底於治,不亦難乎。
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豈執而殺之,孰敢?
御注曰:天下樂其生而重犯法矣,然後奇言者有誅,異行者有禁。苟卿所謂犯治之罪,固重也。
臣義曰:民知生之可樂,則知死之可畏,畏死則重犯法。
常有司殺者殺,而代司殺者殺,是代大匠斲。
御注曰:上必無為而用天下,下必有為而為天下用,不易之道也。代司殺者殺,代大匠斲,是上與下同德,倒道而言,逢道而說,人之所治也,安能治人?文王罔攸兼於庶言
庶獄庶慎,惟有司之牧夫為是故也。
臣義曰:無為者君道,有為者臣道,君尊臣卑,上下之分有常而不紊。君仰成於下,臣服勤以恭上,故大治也。國有常刑,司殺者殺,苟代其殺,則殺不以典,非當刑也。是代大匠斲,反所自傷爾。
夫代大匠斲,希有不傷其手矣。
御注曰:代斲且不免於傷,况代殺乎?此古之人所以貴夫無為也。無為也,則任事者責矣。
臣義曰:非其所任而任之,斯失矣。大匠以斧斤為用也,代之必傷其手。司殺以刑戮為事也,代之則刑斯濫矣。所以傷民也,民傷乃所自傷。
民之饑章第七十五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也,是以饑。
御注曰:賦重則田萊多荒,民不足於食。
臣義曰:五穀,民恃之以生,而賦於上也,為多,故民食不足。
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也,是以難治。
御注曰:政煩則奸偽滋起,民失其樸。
臣義曰:上有為益煩,則民應之益巧,所以難治。
人之輕死,以其生生之厚也,是以輕死。
御注曰:矜生大厚,則欲利甚動,放僻邪侈,無不為已。
臣義曰:矜生厚則求欲無已,傷生而不自愛也。
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也。
御注曰:《莊子》曰: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無以生為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棄事而遺生故也。棄事則形不勞,遺生則精不虧,形全精復,與天為一,所以賢於貴生。貴生則異於輕死,遺生則賢於貴生。推所以善吾生者,而施之於民,則薄稅斂,簡刑罰,家給人足,畫衣冠,異章服,而民不犯,帝王之極功也。
臣義曰:無以生為者,任理之自爾。非務有為於生也,蓋不有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