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64-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解义-宋-章安-第31页

接為構,而從事於務,則與物相刃相靡,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
  臣義曰:心悅於物,徇妄逐末,往而不返,費其神用,竭勞於事,以求其濟,愚孰甚焉。以此喪精失靈,夫何以救。
  見小曰明,
  御注曰:小者,道之妙,見道之妙者,自知而已,故無不明。
  臣義曰:小與樸雖小同,故見之曰明,自知故也。
  守柔曰強。
  御注曰:柔者,道之本。守道之本者,自勝而已,故無不勝。
  臣義曰:知以柔為守,則知所以自勝。
  用其光,復歸其明。
  御注曰:明者光之體,光者明之用,聖人之應世,從體起用,則輝散為光,攝用歸體,則智徹為明,顯諸化,藏諸用,如彼日月萬物,皆照而明,未嘗虧,所以神明其德者是也。
  臣義曰:光者,明之見於外者也。聖人顯七以應世,光之用也。藏用以復道,明之復也。
  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御注曰:物之化,無常也。惟復命者遺物離人,復歸於明,而不與物俱化,故體常而無患,與形蝶成光者異矣。
  臣義曰:用其光而不復,則以我為有,而對物之無窮。光用有盡,而物為身殃,是自遺其殃也。惟復歸其明,而還復於樸,故體常而不與物化,是謂襲常。真常之妙,可以冥一,而不可以顯取,故謂之襲。
  使我介然章第五十三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御注曰:道去奢去泰,奢者淫於德,秦則侈於性,施之過也。介者,小而辯於物。介然辯物,而內以自知,則深根固柢,而取足於身,故唯施是畏。
  臣義曰:志心者,可以得道。忘心則無畏,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則有心於道矣。故於施為不能無畏。
  大道甚夷,而民好徑。
  御注曰:道夷而徑速,欲速以邀近功,’而去道也遠矣。
  臣義曰:夫道易知易行,而無難者也,若大路然,其夷甚矣,而民好徑,用智巧,趨速捷,以求近功,故失道。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
  御注曰:尚賢使能,以致朝廷之治,而不知力穡積用,以成富庶之俗,則徇末而棄本,非可久之道。
  臣義曰:朝甚除,則飾於外,田蕪倉虛,則本不恤矣。飾外而棄本,非持久之道。
  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資財有餘,是謂盜誇,非道也哉!
  御注曰:券內者行乎無名,券外者志乎期費。行乎無名,則惟施是畏,志乎期費,則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而資財有餘以為榮,不足以為辱,怙侈滅義,驕淫矜夸,豈道也哉?
  臣義曰:棄本逐末,徇外傷內,忘其固有,而有非其所自有,忘其自貴,而誇非其所自貴,是謂盜誇。
  宋徽宗這德真經解義卷之七竟
  宋徽宗道德真經解義卷之八
  登仕郎臣章安撰義
  德經
  善建不拔章第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
  御注曰:建中以該上下,故不拔。
  臣義曰:心有係則偏倚不中,中則無偏係而善建者也,故不拔。
  善抱者不脫,
  御注曰:抱一以應萬變,故不脫。
  臣義曰:善抱者,抱一也。純粹不雜,一而不二,故能應變於無窮,未始或脫也。
  子孫以祭祀不輟。
  御注曰:建中而不外乎道,抱一而不離於精,若是者,豈行一國與當年,蓋將及天下與來世,其傳也遠矣。
  臣義曰:建中抱一,其施無窮,其道冒於天下,後世使之享福不已,故子孫祭祀不輟。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國,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普。
  御注曰:修之身,其德乃真,所謂道之真以治身也。修之家,其德乃餘,修之鄉,其德乃長,所謂其緒餘以治人也。修之國,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普,所謂其土直以治天下國家也。其修彌遠,其德彌廣,在我者皆其真也,在彼者特其末耳。故餘而後長,豐而後普,於道為外。
  臣義曰:建中則無過不及,抱一則精全不二,以此修身,德乃真也。以此修家,德乃餘也。以此修國,德乃豐也。以此修天下,德乃普也。其修彌遠,其德彌廣,道之真在我者也,故以真修身,身修然後推其德,自家自鄉至於國,至於天下,而德彌廣矣。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
  御注曰: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故以身觀身而身治,推此類也。天下有常然,以之觀天下,而天下治矣。
  臣義曰:天下之理,蓋有常然,而各有極也。能盡之者,不容私智,故觀身者不外乎身,觀家者不外乎家。觀鄉觀國觀天下,皆若是也。異乎此,非善觀者。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御注曰: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
  臣義曰:所以知天下之然,而盡天下之理者,本乎中一,可謂易簡,因性循理而已。
  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御注曰: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