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魏魏』。
#18《闕誤》引文如海,劉得一本俱作『遺』。
#19四庫本、浙江書局本『本』俱作『不』。
#20依郭慶藩引文及文意『度』當改作『庶』。
#21原作『東』,四庫本、浙江書局本俱作『哀』,又依正文改正。
#22『形』字依世德堂本、浙江書局本當刪。
#23《闕誤》引張君房本、成疏本『必』下有『謂』字。
#24四庫本『至』作『驚』。
#25『語』字鋸王孝魚說當依正義改作『志』。
#26依郭慶藩引文及文意『近』當改作『還』。
#27世德堂本、浙江書局本『由」俱作『遊』。
#28四庫本『豪』作『毫』,下同。
#29王叔岷、劉文典均謂『不見』下當有『不言』二字。
#30原作『責』,依四庫本及正文改作『貴』。
#31趙本作『步』。
#32王孝魚校云,唐寫本『豪』作『鉤』。
#33王孝魚依《釋文》及世德堂本改『拈』作『玷】。
#34四庫本『而足』作『死生』。
#35四庫本、浙江書局本均無『一』字。
#36唐寫本『者」下無『物」字。
#37『猶其有物也』五字劉得一本不重。
#38方括號內文字原文漏,今依四庫本補足。
#39『不仁』二字依郭慶藩引文及上下文補。
#40四庫本無『者』字。
#41敦煌本『人』作『之』。
#42《闕誤》引江南古藏本『使』上有『與我無親』四字。
#43敦煌本無『知』字。
南華真經注疏卷之二十五
河 南 郭 象 注
唐西華法師成玄英疏
雜篇庚桑楚第二十三
老聰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聰之道,
〔疏〕姓庚桑,名楚,老君之弟子,蓋隱者也。役,門人之稱;古人事師,共其驅使,不憚艱危,故稱役也。而老君大聖,弟子極多,門人之中,庚桑楚最勝,故稱偏得也。
以北居畏壘之山,其臣之畫然知者去之,其妾之絮然仁者遠之;
〔注〕畫然,飾知;絮然,矜仁。
〔疏〕畏壘,山名,在魯國,臣#1僕隸;妾,接也;言人以仁智為臣妾,庚桑子悉棄仁智以接事君子也。楚既幽人,寄居山藪,情敦素樸,心鄙浮華;山旁士女,競為臣妾,故畫然舒#2智自明炫者,斥而去之;絮然矜仁苟異於物者,今其疏遠。
擁腫之與居,
〔注〕擁腫,朴也。
鞅掌之為使。
〔注〕鞅掌,自得。
〔疏〕擁腫鞅掌,皆淳樸自得之貌也。斥棄仁智,淡然歸實,故淳素之士與其同居,率性之人共其躍使。
居三年,畏壘大禳。畏壘之民相與言曰:庚桑子之始來,吾灑然異之。
〔注〕異其棄知而任愚。
今吾日計之而不足,歲計之而有餘。
〔注〕夫與四時俱者無近功。
〔疏〕大穠,豐也。酒,微驚貌也。居住三年,山中大熟,畏壘百姓棄其私道云:庚桑子初來,我微驚異。本我日計,利益不足稱;歲計至,功其有餘。蓋賢聖之人,與四時合度,無近功故日計不足,有遠德故歲計有餘。三歲一閏,天道小成,故居三年而畏壘大穠。
庶幾其聖人乎。子胡不相與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乎?
〔疏〕庶,慕也。幾,近也。尸,主也。庚桑大賢之士,慕近聖人之德,何不相共尊而為君,主南面之事,為立社稷,建其宗廟,祝祭依禮,豈不善邪。
庚桑子聞之,南面而不釋然。弟子異之。
〔疏〕忽聞畏壘之人立為南面之主,既乖無為之道,故釋然不悅。門人未明斯趣,是以怪而異之也。
庚桑子曰:弟子何異於予?夫春氣發而百草生,正得秋而萬寶成。夫春與秋,豈無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
〔注〕夫春秋生氣#3,皆得自然之道,故不為也。
〔疏〕夫春生秋實,陰陽之怛;夏長冬藏,物之常事。故春秋豈有心施於萬寶,而天然之道已自行焉,故忘其生有之德也。實#4亦有作寶字者,言二儀以萬物為寶,故逢秋而成就也。
吾聞至人,尸居環堵之室,而百姓猖狂不知所如往。
〔注〕直自往耳,非由知也。
〔疏〕四面環各一堵,謂之環堵也,所謂方丈室也。如死尸之寂泊,故言尸居。
今以畏壘之細民而竊竊焉欲俎豆予于賢人之問,我其杓之人邪。
〔注〕不欲為物標杓。
〔疏〕竊竊,平章偶語也。俎,切肉之几;豆,盛脯之具;皆禮器也。夫群龍無首,先聖格言;蒙德養恬,後賢軌轍。今細碎百姓,偶語平章,方欲禮我為賢,尊我為主,便是物標杓,豈曰棲隱者乎。
吾是以不釋於老聰之言。
〔注〕聘云,功成事遂,而百姓皆謂我自爾,今畏壘反此,故不釋然。
〔疏〕老君云:成功弗居,長而不宰。楚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