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又方:治口喎。大豆麵三升,炒令焦,酒三升淋取汁,頓服,日一服。
《肘後方》:治卒風不得語。煮豆煎汁如飴,含之,亦濃煮飲之佳。又方:從早夜連時不得眠。暮以新布火炙以熨目,并蒸大豆,更翻#2囊盛枕,枕冷後更易熱,終夜常枕熱豆,即立愈,證如前。
《經驗方》:治小兒、大人多年牙齒不生。用黑豆三十粒,牛糞火內燒令烟盡,細研,入麝香少許,一處研勻。先以針挑不生齒處,令血出,用末少許揩。不得見風,忌酸、鹹物。又方:治秋夏之交,露坐夜久,腹中痞,如群石在腹方:大豆半升,生薑八分,水二升,煎取一升已來,頓服差。又方:治赤痢,臍下痛。黑豆、茱萸子二件,搓摩,吞咽必宜,良。
《食醫心鏡》:治風毒攻心,煩躁恍惚。大豆半升淨淘,以水二升,煮取七合,去滓,食後服。又方:治產後風虛,五緩六急,手足頑痺,頭旋眼眩,血氣不調。大豆一升,炒令熱熟,投三升酒中,密封,飲之。
《廣利方》:治腳氣衝心,煩悶亂,不識人。大豆一升,水三升,濃煮取汁,頓服半升。如未定,可更服。
《傷寒類要》:辟溫病。以新布盛大豆二斗,內井中一宿出,服七粒佳。
《子母秘錄》:主產後中風困篤,或背強口噤二或但煩熱苦渴,或身頭皆重,或身癢極,嘔逆,直視,此皆虛熱中風。大豆三升,熬令極熟,候無聲,器盛,以酒五升沃之,熱投可得二升,盡服之,溫覆令少汗出,身潤即愈。產後得依常稍服之,以防風氣,又消結血。又方:治小兒斑瘡,豌豆瘡。熟煮大豆,取汁服之佳。又方:治小兒湯火瘡。火#3煮大豆汁塗上,易差,無斑。
《楊氏產乳》:療有孕月數未足,子死腹中,母欲悶絕。取大豆三升,醋煮濃汁三升。頓服,立差。
《產書》:產後猶有餘血水氣者,宜服豆淋酒。黑豆五升熬之,令烟絕出,於瓷器中,以酒一斗#4焠之。
《衍義》曰:生大豆,有綠、褐、黑三種,亦有大、小兩等。其大者出江、浙、湖南、北,黑小者生他處。今用小者,力更佳。炒熟,以棗肉同搗之,為麩,代糧。又治產後百病、血熱,并中風、疾痱、止痛、背強、口噤,但煩熱、瘈瘲、若渴、身背腫、劇嘔逆,大豆五升,急水淘淨,無灰酒一斗,熬豆令微溫#5出,傾入酒瓶中沃之。經一日以上,服酒一升,取差為度。如素不飲酒,即量多少服。若口噤,即加獨活半斤,微微捶破同沃,仍增酒#6一斗二升。逐月旋作,恐酸壞,又可磑為豆腐食之。
赤小豆
味甘、酸,平,無毒。主下水,排癰腫膿血,寒熱,熱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澼,下脹滿。
《圖經》曰:赤小豆,舊與大豆同條,蘇恭分之。今江、淮閒尤多種蒔。主水氣,腳氣方最急用。其法用此豆五合,葫一頭,生薑一分,并碎破,商陸根一條,切,同水煮豆爛,湯成,適寒溫,去葫薑。細嚼豆,空腹食之,旋旋啜汁令盡,腫立消,便止。韋宙《獨行方》療水腫從腳起,入腹則殺人,亦用赤小豆一斗,煮令極爛,取汁四五升,溫漬膝以下。若已入腹,但服小豆,勿雜食,亦愈。
《藥性論》云:赤小豆,使,味甘。能消熱毒癰腫,散惡血不盡,煩滿,治水腫,皮肌脹滿。搗薄塗癰腫上,主小兒急黃爛瘡。取汁冷#7洗之,不過三度差。能令人美食。末與雞子白調,塗熱毒癰腫,差。
陶隱居云:大、小豆共條,猶如蔥、薤義也。以大豆為蘗芽,生便乾之,名為黃卷,用之亦熬,服食所須。煮大豆,主溫毒水腫殊效。復有白大豆,不入藥。小豆性逐津液,久服令人枯燥矣。
陳藏器云:赤小豆和桑根白皮煮食之,主濕#8氣痺腫。小豆和通草煮食之,當下氣無限,名脫氣丸。驢食腳輕,人食體重。
《日華子》云:赤豆粉,治煩解熱毒,排膿,補血脈,解油衣粘綴甚妙。葉食明目。
禹錫云:按《蜀本》注云:病酒熱飲汁即愈。
《食療》云:和鯉魚爛煮食之,甚治腳氣及大腹水腫。別有諸治,具在魚條中。散氣,去關節煩熱。令人心孔開,止小便數。綠、赤者并可食。暴痢後,氣滿不能食,煮一頓服之即愈。
孫真人云:赤、白豆合魚鮓食之成消渴,小豆醬合魚鮓食之成口瘡。
《肘後方》:辟溫病。取小豆,新布囊盛之,置井中,三日出。舉家服,男十枚,女二十枚。又方:治腸痔,大便常血。小豆一升,苦酒五升,煮豆熟,出乾,復內法酒中,候酒盡止,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度。又方:產後心悶目不開。生赤小豆杵末,東流水服方寸匕。不差再服。
《千金方》:主產後不能食,煩滿方。小豆三七枚,燒作屑,篩,冷水頓服之佳。
《梅師方》:治熱毒下血,或因食熱物發動。以赤小豆杵末,水調下方寸匕。又方:治婦人乳腫不得消。小豆、莽草等分,為末,苦酒和傅之,佳。
《食醫心鏡》:理腳腫滿轉上入腹殺人。豆一升,水五升,煮令極熟,去豆,適寒溫浸腳,冷重暖。
《必效方》:治水穀痢。小豆一合,和蠟三兩,頓服愈。又方:治卒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