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衍義》曰:白油麻,與胡麻一等,但以其色言之,比胡麻差淡,亦不全白。今人止謂之脂麻,前條已具。炒熟乘熱壓出油,而謂之生油,但可點照。須再煎煉,方謂之熟油,始可食,復不中點照,亦一異也。如鐵自火中出而謂之生鐵,亦此義也。
  飴糖
  味甘,微溫。主補虛乏,止渴,去血。飴,音貽。
  陶隱居云:方家用飴糖,乃云膠飴,皆是濕糖如厚蜜者,建中湯多用之。其凝強及牽白者,不入藥。今酒麯、糖用蘗,猶同是米麥,而為中上之異。糖當以和潤為優,酒#19以醺亂為劣也。
  《食療》云:主吐血,健脾。凝強者為良。主打損瘀血,熬令焦,和酒服之,能下惡血。又,傷寒大毒軟#20,於蔓菁、薤汁中煮一沸,頓服之。
  《外臺秘要》:誤吞錢。取飴糖一斤,漸漸盡食之,環及釵便出。
  《肘後方》:魚骨哽在喉中,眾法不能去。飴糖丸如雞子黃大吞之。不出,大作丸用,妙。
  《衍義》曰:飴糖,即餳是也,多食動脾風,今醫家用以和藥。糯與粟米作者佳,餘不堪用,蜀黍米亦可造。不思食人少食之,亦使脾胃氣和。唐˙白樂天詩一楪較牙餳者是此。
  圖經衍義本草卷之三十七 竟
  #1甚甘:晦明軒本作『其實』。
  #2大:晦明軒本作『天行』。
  #3湯:原作『花』,據晦明軒本改。
  #4其:晦明軒本作『甚』。
  #5食:原作『良』,據晦明軒本改。
  #6髓: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7一升:晦明軒本作『計服一斗』。
  #8內:晦明軒本作『微』。
  #9邀:原作『通』,據晦明軒本改。
  #10高:晦明軒本作『髓』。
  #11方:原作『也』,據晦明軒本改。
  #12直:原作『草』,據晦明軒本改。
  #13苴:原作『生』,據晦明軒本改。
  #14二:晦明軒本作『三』。
  #15方:晦明軒本作『夜』。
  #16一:晦明軒本作『二』。
  #17主:晦明軒本作『去』。
  #18《圖經》曰:此三字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19酒: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20軟:晦明軒本作『嗽』。
  圖經衍義本草卷之三十八
  宋通直郎辨驗藥材寇宗奭編撰
  宋太醫助教辨驗藥材許洪校正
  米穀部中品
  生大豆
  味甘,平。塗癰腫,煮汁飲殺鬼毒,止痛,逐水脹,除胃中熱痺,傷中,淋露,下瘀血,散五臟結穬、內寒,殺烏頭毒。久服令人身重。炒為屑,味甘。主胃中熱,去腫,除痺,消穀,止腹脹。生太山平澤。九月採。惡五參、龍膽,得前胡、烏喙、杏人、牡蠣良。
  《圖經》曰:大豆黃卷及生大豆,生太山平澤,今處處有之。黃卷是以生豆為蘗,待其芽出便曝乾取用,方書名黃卷皮,今蓐婦藥中用之。大豆有黑白二種,黑者入藥,白者不用。其緊小者為雄豆,入藥尤佳。豆性本平,而修治之便有數等之效。煮其汁甚涼,可以壓丹石毒及解諸藥毒,作腐則寒而動氣,炒食則熱,投酒主風,作豉極冷,黃卷及醬皆平。牛食之溫,馬食之涼,一體而用別,大抵宜作藥使耳。殺烏頭毒尤勝。仙方修製黃末,可以辟穀度饑歲。然多食令人體重,久則如故矣。
  陳藏器云:大豆,炒令黑,烟未斷,及熱投酒中,主風痺,癰瘓,口噤,產後諸風,食罷,生服半兩,去心胸煩熱,熱風恍惚,明目,鎮心,溫補。久服好顏色,變白,去風,不忘。煮食,寒。下熱氣腫,壓丹石煩熱。汁,解諸藥毒,消腫。大豆炒食極熱,煮食之及作豉極冷。黃卷及醬,平。牛食溫,馬食冷,一體之中,用之數變。
  禹錫等按:《蜀本》注云:煮食之,主溫毒水腫。
  《日華子》云:黑豆,調中下氣,通關脈,制金石藥毒,治牛、馬溫毒。
  孟詵云:大豆,寒。和飯搗塗一切毒腫。療男女陰腫,以綿裹內之。主殺諸藥毒。謹按:煮飲服之,去一切毒氣,除胃中熱痺,腸中淋露,下淋血,散五臟結穬內寒。和桑柴灰汁煮之,下水鼓腹脹。
  《食療》云:微寒。主中風腳弱,產後諸疾。若和甘草煮湯飲之,去一切熱毒氣。善治風毒腳氣,煮食之,主心痛,筋攣,膝痛,脹滿。殺烏頭、附子毒。
  《抱朴子#1內篇》云:相國張公文蔚,莊在東都柏坡,莊內有鼠狼穴,養四子為蛇所食。鼠狼雄雌情切,乃於穴外坋土,恰容蛇頭俟其出穴。果入所汾處出頭,度其回轉不及,當腰咬斷而劈蛇腹,銜出四子,尚有氣。置於穴外,銜豆葉嚼而傅之,皆活。
  《千金方》:治頭項強不得顧視。蒸大豆一升,令變色,內囊中枕之。又方:從高墜下,頭破腦出血,中風口噤。豆一升,熬去腥,勿使太熟,杵末,蒸之氣遍,令甑下盆中,以酒一升淋之。溫服一升,覆取汗。傅膏瘡上。又方:治身腫浮。烏豆一升,水五升,煮取三升汁,去滓,內酒五升,更取三升,分溫三服。不差,再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