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瘕疾,其膏燃之不消耗,始皇驪山冢中用之,謂之人膏也。荊州、臨沮、青溪至多此魚。
《食療》云:與#22鱯,大約相似。主諸補益。無鱗,有毒,勿多食。赤目、赤鬚者,并殺人也。
《千金翼方》:治刺傷中毒,水燒魚目灰塗之。
《衍義》曰:鮧魚,形少類獺,有四足,腹重墜如囊,身微紫色。嘗剖之,中有三小蟹,又有四五小石塊,如指面許小魚五七枚,然無鱗,與、鮠相類,今未見用者。
鱔音善魚
味甘,大溫,無毒。主補中,益血,療瀋音審唇。五月五日取頭骨燒之,止痢。
陶隱居云:鱔是荇芩根化作之。又云是人髮所化,今其腹中自有子,不必盡是變化也。性熱,作臛食之亦補。而時行病起,食之多復,又善令人霍亂。凡此水族魚蝦之類甚多,其有名者,已注在前條,雖皆可食,而甚損人,故不入藥用。又有食之反能致病者,今條注如後說,凡魚頭有白色如連珠至脊上者、腹中無膽者、頭中無鰓者,并殺人。魚汁不可合鸕鶿肉食之。鯽魚不可合猴、雉肉食之。鰍音秋鱔不可合白犬血食之。鯉魚子不可合豬肝食之。鯽魚亦爾。青魚鮓不可合生胡荽及生葵并麥醬食之。
陳藏器云:鱔魚主濕痺氣,補損,婦人產後淋瀝,血氣不調,羸瘦,止血,除腹中冷氣腸鳴。
禹錫云:按《蜀本圖經》云:似鰻鱺魚而細長,亦似蛇而無鱗,有青黃二色,生水岸泥窟中。
孟詵云:鱔魚,補五臟,逐十二風邪。患氣#23人,常作臛,空腹飽食,便以衣蓋臥少頃,當汗出如白膠,汗從腰腳中出,候汗盡,暖五木湯浴,須忌風一日,更三五日一服。并治濕風。
《聖惠方》:治婦人乳結硬痛。用鱔魚皮燒灰末,空心暖酒調二錢匕。
《衍義》曰:鱔魚,腹下黃,世謂之黃鱔。此尤動風氣,多食令人霍亂,屢見之。向在京師,鄰舍一郎官,因食黃鱔,遂致霍亂吐利,幾至委頓。又有白鱔,稍粗大,色白,二者皆亡鱗。大者長尺餘,其形類蛇,但不能陸行,然皆動風。江陵府西有湖曰西湖,每歲夏秋沮河水漲,即湖水滿溢,冬即復涸。土人於乾土下撅得之,每及二三尺,則有往來之路,中有泥水,水涸又下,水至復出。
鯽魚
主諸瘡,燒以醬汁和塗之,或取豬脂煎用,又主腸癰。頭灰,禹錫等按:《藥對》云:頭,溫。主小兒頭瘡,口瘡,重舌,目翳。一名鮒音父魚,合蒓作羹,主胃弱不下食,作鱠,主久赤白痢。
《圖經》曰:鯽魚,《本經》不載所出州土,今所在池澤皆有之。似鯉魚,色黑而體促,肚大而脊隆。亦有大者至重二三斤。性溫,無毒。鱗甲中最可食。或云稷米所化,故其腹尚有米色。又有一種背高腹狹小者,名□魚,功用亦與鯽魚同,但力差劣耳。又黔州有一種重唇石鯽魚,亦其類也。
《日華子》云:鯽魚,平,無毒。溫中下氣,補不足。作鱠,療腸澼,水穀不調及赤白痢。燒灰以傅惡瘡良。又釀白礬燒灰,治腸風血痢。頭燒灰療嗽。又云:子不宜與豬肉同食。
禹錫等按:《蜀本》云:鯽魚,味甘,溫。止下痢,多食亦不宜人。又注一云:形亦似鯉,色黑而體促,肚大而脊隆,所在池澤皆有之。
孟詵云:鯽魚,平胃氣,調中,益五臟,和純作羹食,良。又鯽魚與□,其狀頗同,味則有殊。□是節化,鯽是稷米化之,其魚腹尚有米色。寬大者一是鯽,背高腹狹小者是□,其功不及鯽。子調中,益肝氣。
《食療》云:食之平胃氣,調中,益五臟,和純作羹食。作鱠食之,斷暴下痢。和蒜食之,有少熱;和薑、醬食之,有少冷。又夏月熱痢可食之,多益。冬月則不治也。骨燒為灰,傅□瘡,蟲三五度差。謹按:其子調中,益肝氣。
《聖惠方》治小兒腦疳鼻癢,毛髮作穗,面黃羸瘦,益腦。用鯉魚膽滴於鼻中,連三五日,甚良效。
《外臺秘要方》:治患腸痔,大便常有血。食鯽魚羹及隨意任作飽食。
《孫真人》同。《孫真人方》:主腳氣及上氣。取鯽魚一尺長者作鱠,食一兩頓,差。
《食醫心鏡方》:治脾胃氣冷,不能下食,虛弱無力,鶻突羹:鯽魚半斤細切,起作鱠,沸豉汁熱投之,著胡椒、乾薑、蒔蘿、橘皮等末,空腹食之。
《衍義》曰:鯽魚,開其腹,內藥燒之,治齒。
鯉魚膽
味苦,寒,無毒。主目熱赤痛,青盲,明目。久服強悍,益志氣。肉,味甘,主咳逆上氣,黃疸,止渴。生者,主水腫腳滿,下氣。骨,主女子帶一下赤白。齒,主石淋。生九江池澤。取無時。
《圖經》曰:鯉魚,生九江池澤,今處處有之。即赤鯉魚也。其脊中鱗一道,每鱗上皆有黑小點,從頭數至尾,無大小,三十六鱗。古語云:五尺之鯉與一寸之鯉,大小雖殊,而鱗之數等是也。又崔豹《古今注》釋鯉魚有三種,兖州人謂赤鯉為玄駒,謂白鯉為白驥,黃鯉為黃雉。蓋諸魚中,此為最佳,又能神變,故多貴之。今人食品中以為上味。其膽、肉、骨、齒皆入藥。古今方書并用之。
陶隱居云:鯉魚,最為魚之主,形既可愛,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