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藥》云:主青盲、內障,肝肺風熱,骨蒸勞極,并良。凡用先以#15麵裹熟煨,然後磨去其外黑處并粗皮了#16,爛搗之,細羅,於乳缽中再研如麵,方堪用也。
  《勝金方》:治小腸五淋。石決明去粗皮甲,研細,如有軟硬物淋,即添朽木細末,熟水調下二錢匕。
  《衍義》曰:石決明,《經》云味鹹,即是肉也。人採肉以供饌,及乾致都下,北人遂為珍味。肉與殼兩可用,方家宜審用之,然皆治目。殼研,水飛,點磨外障翳。登、萊州甚多。
  海蛤
  味苦、鹹,平,無毒。主咳逆上氣,喘息煩滿,背#17痛寒熱,療陰痿。一名魁蛤。生東海。蜀漆為之使,畏狗膽、甘遂、芫花。
  《圖經》曰:海蛤、文蛤,并生東海,今登、萊、滄州皆有之。陶隱居以細如巨勝,潤澤光淨者為海蛤。云經雁食之,從糞中出過數多,故有光澤也。以大而有紫斑文者為文蛤。陳藏器以為海蛤是海中爛殼,久為風波濤洗,自然圓淨,此有小而久遠者為佳,不必雁腹中出也。
  《藥性論》云:海蚧亦曰海蛤,臣。亦名紫薇。味平#18,有小毒。能治水氣浮腫,下小便,治嗽逆上氣。主治項下瘤癭。
  《唐本》注云:此物以細如巨勝,潤澤光今者好,有粗如半杏人者,不入藥用。亦謂為豚耳蛤,粗惡不堪也。
  蕭炳云:止消渴,潤五臟,治服丹石人有瘡。
  《日華子》云:治嘔逆,陰痿,胸脅脹急,腰痛,五痔,婦人崩中帶下病。此即鮮蛤子。雁食後糞中出,有文彩者為文蛤,無文彩者為海蛤。鄉人又多將海岸邊爛蛤殼,被風濤打磨瑩滑者,偽作之。
  《衍義》曰:海蛤、文蛤,陳藏器所說是。今海中無雁,豈有食蛤糞出者?若蛤殼中有肉時,尚可食,肉既無,焉得更有糞中過數多者?必為其皆無廉棱,乃有是說。殊不知風浪日夕淘汰,故如是。治傷寒汗不溜,搐卻手腳,海蛤、川烏頭各二#19兩,川山甲二兩,為末,酒糊和丸,大一寸許,捏扁,置所患足心下。擘蔥白蓋藥,以綿#20纏定。於暖室中,取熱水浸腳至膝上,久則水溫,又添熱水,候遍身汗出為度。凡一二日一次浸腳,以知為度。
  文蛤
  味鹹,平,無毒。主惡瘡,蝕五痔,咳逆胸痺,腰痛脅急,鼠瘻大孔出血,崩中漏下。生東海。表有文,取無時。
  《圖經》曰:文具海蛤條下。陶隱居云:海蛤至滑澤,云從雁屎內得之,二三十過方為良。今人多取相摝,令磨蕩似之爾。文蛤小大而有紫斑,此既異類而同條,若別之,則數多,今以為附見,而在副品限也。凡有四物如此。
  陳藏器云:海蛤,主水癊。取二兩先研二日,漢防己、棗肉、杏仁二兩,葶藶子六兩,熬研成脂為丸,一服十丸,利下水。
  《千金翼方》:治急疳蝕口鼻數日盡,欲死。燒文蛤灰,臘月脂和,塗之。
  《衍義》曰:文具海蛤條下。
  蠡音禮魚
  味甘,寒,無毒。主濕痺,面目浮腫,下大水,療五痔,有瘡者不可食,令人瘢白。一名鮦魚。生九江池澤。取無時。
  《圖經》曰:蠡通作鱧字魚,生九江池澤,今處處有之。陶隱居云為公蠣蛇所變,至難死,猶有蛇性。謹按《爾雅》:鱧,鯇。郭璞注云:鱧,鮦也。釋者曰:鱧,鯇也。《詩˙小雅》云:魚麗於罶,魴鱧。《毛傳》云:鱧,鯇也。《正義》云:諸本或作鱧,。陸機謂鯇即鮑魚也,似鱧,狹而厚,今京東出#21呼鱧魚,其實二類也。
  陶隱居云:今皆作鱧字,舊言是公蠣蛇所變,然亦有相生者。至難死,猶有蛇性。合小豆白煮以療腫滿,甚效。
  《唐本》注云:《別錄》云,腸及肝,主久敗瘡中蟲。諸魚灰,并主哽噎。
  《日華子》云:鱧魚腸,以五味炙貼痔瘻及蛇骭,良久蟲出,即去之。諸魚中,惟此膽甘,可食。
  《外臺秘要方》:療患腸痔,每大便常有血。鯉魚鱠,黃齏食之,佳。任性多少,差。忌冷毒物。
  《食醫心鏡》云:治十種水氣病不差垂死。鱧魚一頭,重一斤已上,又熟取汁,和冬瓜、蔥白作羹食之。又方:治野雞病,下血不止,腸疼痛。鱧魚一頭,如食法作鱠,蒜齏食之。
  《靈苑方》:治急喉閉,逡巡不救者。蠡魚膽,臘月收,陰乾為末,每服少許,點患處,藥至即差,病探則水調。灌之。
  《衍義》曰:蠡魚,今人謂之黑鯉魚。道家以謂頭有星為厭,世有知之者,往往不敢食。又發故疾,亦須忌爾。今用之療病,亦止取其一端耳。
  鮧音夷,又音題魚
  味甘,無毒。主百病。
  《圖經》曰:鮧魚,舊不著所出州土,今江浙多有之。大首方口,背青黑,無鱗,多涎。其類有三。陶隱居云:即鯷魚也,即魚也。又有鱯魚,相似而大。鮠魚亦相似,色黃而美。三種形性皆相類,而小不同。
  陶隱居云:此即鯷音題也,今人皆呼慈音,即是魚,作臛食之,云補。又有鱯魚相似而大;又有鮠五回切魚亦相似,黃而美,益人,其合鹿肉及赤目、赤鬚、無鰓者,食之并殺人;又有人魚,似鯷而有四足,聲如小兒,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