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141-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太清导引养生经---第2页

,去三蟲,利五藏,快神氣。
  蹲踞,以兩手舉足,蹲極橫,治氣衝腫痛,寒疾入上下,致腎氣。
  蹲踞,以兩手舉足五指,低頭自極,則五藏氣總至,治耳不聞,目不明,久為之,則令人髮白復黑。
  正偃外,捲手,兩即握不息,順腳跟,據林,治陰結、筋脈麻痿囊。以兩手還踞,著腋下,治胸中滿眩,手枯。
  反兩手據膝上,仰頭,像鱉取氣,致大黃元氣至丹田,令腰脊不知痛。
  手大拇指急捻鼻孔,不息,即氣上行致泥丸腦中,令陰陽從數至不倦。
  以左手急捉髮,右手還項中,所謂血脈氣各流其根,閉巨陽之氣,使陰不溢,信明皆利陰陽之道也。
  正坐,以兩手交背後,名日帶縛,愈不能大便,利腹,愈虛羸。
  坐地,以兩手交叉其下,愈陰滿。
  以兩手捉繩,較驢倒懸,令腳反在其上見,愈頭眩風癲。以兩手牽,反著背上,挽繩自懸,愈中不專精、食不得下。
  以一手上牽繩,下手自持腳,愈屍久痔及有腫。
  坐地直舒兩腳,以兩手叉,挽兩足自極,愈腸不能受食,吐逆。
  宵先生曰:夫欲導引行氣,以除百病,令年不老者,常心念有一還丹,以還丹田。夫生人者丹,救人者還,全則延年,去則衰朽。所以導引者,令人支體骨節中諸邪氣皆去,正氣存處。有能精誠勤習、履行,動作言語之間,晝夜行之,則骨節堅強,以愈百病。若卒得中風病,宿固痕瘧不隨,耳聾不聞,頭癲疾,咳逆上氣,腰脊苦痛,皆可按圖視像,隨疾所在,行氣導引,以意排除去之。行氣者,則可補於裹,導引者,則可治於四肢。自然之道,但能勤行,與天地相保。
  彭祖穀仙外引法:
  彭祖者,殷大夫。歷夏至商,號年七百,常食桂得道。
  居常解衣被外,伸腰,填小腹,五息止,引腎去消渴利陰陽。
  又云:申左腳,屈右膝,內壓之,五息止,引脾,去心腹寒熱、胸臆邪脹。
  挽兩足指,五息止,引腹中,去疝癥,利九竅。
  仰兩足指,五息止,引腰脊痺偏枯,令人耳聲。兩足內相向,五息止,  引心肺,去咳逆上氣。踵內相向,五息止,短股,除五絡之氣,利腸胃,去邪氣。
  掩左經,屈右膝,內壓之,五息止,引肺,去風虛,令人明目。
  張經兩足指號,五息止,令人不轉筋。
  兩手牽膝置心上,五息止,愈腰痛。
  外轉兩足十通,內轉兩足十通,止復諸勞。
  右彭祖穀仙外引,除百病,延年益壽要衛。凡十節,五十息,五五二百五十息。欲導引,常夜半至鸚嗚,平旦為之,禁飽食沐浴。
  王子喬八神導引法,延年益壽除百病。
  法曰:枕當高四寸,足相去各五寸,手去身各三寸,解衣被髮,正偃外,勿有所念,定意,乃以鼻徐內氣,以口出之,各致其藏所,竟而復始。欲休,先極之而止,勿強長息,久習,乃自長矣。氣之往來,勿令耳聞鼻知,微而專之,長遂推之,伏兔股腑,以省為貴。若存若亡,為之百遍,動腹嗚氣,有外聲足則得成功。成功之士,何疾而巳?喉嚨如白銀環,一十二重擊膺,下去得肺,其色白澤,前兩葉高,後兩葉卑,心擊其下,上大下銳,率率赤如蓮華未開,倒懸著肺也。肝繫其下,色正青,如見翕頭也。六葉抱胃,前兩葉高,後四葉卑,膽繫其下,如綠梯囊。脾在中央,亦抱正黃如金鑠鑠然也。腎如兩伏鼠,夾脊直臍肘而居,欲得其居高也。其色正黑,肥肪絡之,白黑昭然。胃如素囊,念其屈折右曲,無污穢之患。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腎藏精,此名日神舍。神舍修則百脈調,邪病無所居矣。小腸者,長九尺,法九州也。一云九土,腸者,長二丈四尺。諸欲導引,虛者閉目,實者開目,以所苦行氣不用,第七息止。徐徐往來,度二百步所,卻坐,小咽氣五六,不差,復一如法引,以愈為效。諸有所苦,正偃外,被髮如法,徐以口納氣填腹,自極,息欲絕,徐以鼻出氣,數十,所虛者補之,實者寫之,閉口溫氣咽之,三十所,腹中轉嗚,乃止,往來二百步,不愈,復為之。病在喉中、胸中者,枕高七寸。病在心下者,枕高四寸。病在臍下者,去枕。以口納氣,鼻出氣者,名曰補;閉口溫氣咽之者,名曰寫。
  閉氣治諸病法:
  欲引頭病者,仰頭。欲引腰腳病者,仰足十指。欲引胸中病者,挽足十指。引臂病者,掩臂。欲去腹中寒熱諸不快,若中寒身熱,皆閉氣張腹,欲息者,徐以鼻息,已,復為,至愈乃止。
  一、平坐,生腰腳兩臂,覆手據地,口徐納氣,以鼻吐之,除胸中肺中痛,咽氣令溫,閉目也。
  二、端坐生腰前後擔頭各三十目搖之。以鼻納氣,閉之,自除頭虛空耗,轉地閉目也。
  三、端坐生腰,以左脅側外,以口納氣,以鼻吐之,除積聚心下不快。
  四、端坐生腰,徐以鼻納氣,以右手持鼻,除目晦相苦出,去鼻中息肉,耳聾亦然,除傷寒、頭寒、頭痛洸洸,皆當以汗出為度。
  五、正偃外,以口徐納氣,以鼻出之,除裹急,飽食後小咽,咽氣數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