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埙,乐器名。从土,熏声。”埙、熏古今字。《释名》云:“埙,喧也,声浊喧喧然。”大埙名[A14B]。孙炎曰:“音大如叫呼声。”郭云:“埙,烧土为之,大如鹅子,锐上,平,形如称锤,六孔。小者如鸡子。”《周礼·小师》注云:“埙,烧土为之,大如雁卵。”郑司农亦云“六孔”,是相传为然也。《世本》云:“暴辛公作埙。苏成公作篪。”谯周《古史》云:“古有埙篪,尚矣。周幽王时暴辛公善埙,苏成公善篪,记者因以为作,谬矣。”《世本》之谬,信如周言。其云苏公、暴公所善,亦未知所出。盖以《诗·小雅》云:“伯氏吹埙,仲氏吹篪。”苏公剌暴公也,故致斯谬。
大钟谓之镛,(《书》曰:“笙镛以间。”亦名钅薄。○钅薄音博。)其中谓之剽,小者谓之栈。
[疏]“大钟”至“之栈”。○释曰:此别钟大小之名也。《说文》云:“钟,乐器也。”《世本》云:“垂作钟。”《考工记》:“凫氏为钟。”《释名》曰:“钟,空也,内空受气多。”其大者名镛。李巡曰:“大钟,音声大。镛,大也。”孙炎曰:“镛,深长之声。”又名钅薄。《大射礼》云:“乐人宿县于阼阶东,笙磬西面,其南笙钟,其南钅薄。”郑云:“钅薄,如钟而大。”是也。其不大不小者,名剽。孙炎曰:“剽者,声轻疾也。”李巡云:“其中微小,故曰剽。剽,小也。其小者名栈。李巡云:“栈,浅也。”东晋太兴元年,会稽剡县人家井中得一钟,长三寸,口径四寸,上有铭古文,云栈,钟之小者,既长三寸,自然浅也。注“《书》曰:笙镛以间”。○释曰:《尚书·益稷》篇文也。
大箫谓之言,(编二十三管,长尺四寸。)小者谓之。(十六管,长尺二寸。箫,一名籁。○,音交。)
[疏]“大箫”至“之”。○释曰:此别箫大小之名也。《风俗通》云:“舜作箫。其形参差,以象凤翼。十管,长二尺。”《博雅》曰:“箫大者二十三管,无。小者十六管,有。”其大者名言。李巡曰:“大箫,声大者言言也。”郭云:“编二十三管,长尺四寸。”其小者名茭。李巡曰:“小者声扬而小,故言茭。茭,小也。”郭云:“十六管,长尺二寸。箫,一名籁。”又《通卦验》云:“箫长尺四寸,其言管数、长短虽异,要是编小竹管为之耳。”
大管谓之{乔},(管长尺,围寸,并漆之,有。贾氏以为如篪,六孔。”○{乔},娇。)其中谓之{涅},小者谓之{眇}。({涅},乃结切。{眇}音眇。)
[疏]“大管”至“之{眇}”。○释曰:别管大小之名也。大管名{乔}。李巡云:“声高大,故曰{乔}。{乔},高也。郭云:“管长尺,围寸,并漆之,有。贾氏以为如篪,六孔。”《小师》注云:“管如笛,形小,并两管而吹之。今大予乐官有之。”是也。其中不大不小者,名{眇}。
大谓之产,(如笛,三孔而短小。)其中谓之仲,小者谓之{约}。
[疏]“大”至“之{约}”。○释曰:,乐器名。其大者名产,其中者名仲,小者名{约}。郭云:“如笛,三孔而短小。”《广雅》云:“七孔。”《周礼》:“笙师掌教吹。”郑注云:“如笛,三空。”《诗·邶风》云:“左手执。”毛传云:“六孔。”所见异也。
徒鼓瑟谓之步,(独作之。)徒吹谓之和,徒歌谓之谣,(《诗》云:“我歌且谣。”○吹,昌睡切。和,去声。)徒击鼓谓之Ф,(《诗》云:“或歌或Ф。”○Ф,五各切。)徒鼓钟谓之修,徒鼓磬谓之[B121]。(未见义所出。○[B121],纪展切。)
[疏]“徒鼓瑟”至“之[B121]”。○释曰:凡八音备作曰乐,一音独作,不得乐名,故此辨其异名也。徒,空也。郑注《周礼·小师》云:“出音曰鼓。”空作一器以出其音者,谓之徒鼓.故郭云“独作之”也。注“《诗》云:我歌且谣”。○释曰:此《魏风·园有桃》篇文也。毛传云:“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孙炎云:“声消摇也。”注“或歌或Ф”。○释曰:《大雅·行苇》篇文也。毛传云:“歌有比於琴瑟也,徒击鼓曰Ф。”孙炎云:“声惊Ф也。”
所以鼓谓之止,(如漆桶,方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中有椎柄,连桐之,令左右击。止者,其椎名。○,昌孰切。)所以鼓谓之{甄}。(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Θ钅吾,刻以木,长尺,栎之,{甄}者其名。○{甄}音真。)
[疏]“所以鼓”至“之{甄}”。○释曰:此别之名也。《周礼》:“小师掌教鼓鼗。”皆以木为之,故《大师》注云:“木也。”《礼记》谓之空曷。所以鼓动其以出其音者名止,所以鼓动其以出其音者名{甄}。郭云:“如漆桶,方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中有椎柄,连桐之,令左右击。止者,其椎名。”“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Θ钅吾,刻以木,长尺,栎之,{甄}者其名。”《皋陶谟》云:“合止。”郑注云:“,状如漆桶,中有椎,合之者投椎於其中而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