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黄者为爵锡。
天雨如水银,是谓刑祖。不出三年,兵丧并起,亡国失土。
天雨血,是谓天见其祅。不肖者不得久处其位,不出一年兵起。
京房曰:"临狱不解,兹谓进非,厥咎天罚。故天雨血者,兹谓不亲,民有怨恐,不出三年,亡其宗人。"又曰:"佞人用,功臣弃戮,故天雨血。"
天雨毛,邪人进,贤人逃,贵人出走。
天雨羽,君德不通,逆施天下。
天雨金、银、铁、钱、花,兵将兴,失道之君当之。
淳风按:"隋仁寿四年甲子诸州造舍利塔时,陕州天雨金银花,时人以作像,象祥瑞,以奏于高祖,高祖知其非吉。其后有杨谅之乱、二世失道,斯其验也。"
天雨石,为政者质信不施,为诈妄行,国君死亡。
甘氏曰:"无云而雷,陨石坠地,大可一丈,圆形如鸡子,两头锐,名曰天鼓。所下之邦,必有大战,伏尸数万,不可救。"春秋鲁僖公十六年,陨石于宋五,此时宋襄公之应也。望之是星,至地为石。失其所,无光荣之象也。
皇甫士安曰:"殷纣暴虐,天雨灰。"天雨灰,邑君有来归邑者。
墨子曰:"商纣不德,十日雨土于毫。"天雨土,君失封。
天雨五谷,是谓禾不熟。人君赋敛重数,故示戒。不出五年,国乏军粮。
天雨粟,不肖者食禄,三公易位。
天雨黍豆麦粟稻,是谓恶祥。不出一年,人民父子流亡,莫知所向。
若国君失信,专禄去贤,则天雨草。君信谗,臣不和,天雨草木,其岁人多兵死。
天雨釜甑,岁大丰穰。此釜甑适如小钱许大,从地中生出,余亲见之。其中有如小麻黍粟大,世人谓之蒸饼,丰穰之验也。
天雨絮,其国将丧,无后有兵。
天雨蘖,君有咎。
天雨墨,臣多阴谋。
天火烧国郭门,其地有谋人欲发。
天光蟠邑城门,其国围。
天火焚宗庙社稷,大殃,国将亡主。
淳风按:"汉魏时,造作宫室过度,而频有天灾,其后寻有兵乱。隋末大业十二年,东京灾宫,西京灾显扬门。至十三年,二邑并被围没,即绝其宗庙社稷,亦天告之验。"
天雨下物,非人所闻见者,皆大兵也。其灾见所主国分,应发远近。皆在略例篇中。
日占第四
夫日者,天之所布,以照察于下而垂示法则也。日为太阳之精,积而成象人君。仰为光明外发,魄体内全,匿精扬辉,圆而常满,此人君之体也。昼夜有节,循度有常,春生夏养,秋收冬藏,人君之政也。星月禀其光,辰宿宣其气,生灵仰其照,葵藿慕其思,此人君之德也。是以日生道德,养生福佑仁恩。若人君有瑕,必露其匿,以告示焉。夫日之体象周径之数,余别验之,著于《历象志》,此非所须,故不录之也。
日行于天,一昼一夜行一度。日出地上谓之昼,日没地下谓之夜。一昼一夜谓之一日。日者实也,言光明盛实也。日之光后,不可名状,假甲子乙丑以异之焉。其行于天,去极近,日长而暑;去极远,日短而寒;去二极中,暄凉等,昼夜停。故圣人作历,以推步焉,序之以四时,分之以八卦,正之以中气,变之以节候,为二十四气焉。
上元乙巳之岁,十一月朔,甲子冬至夜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俱起北方虚宿之中,合朔冬至已来,至今大唐正观三年己丑之岁,积七万九千二百四十五年算上矣。日行一度,即是日法一千三百四十分,一年行三百六十五度、一千三百四十分度之三百二十八,每岁不周天十三分矣。欲求当时冬至日所在度者,置上元乙巳以来积算,尽所求年减一,以岁分四十八万九干四百二十八乘之,为岁别日行积分,以周天分四千八万九千四百四十一去之,余不满法者,以度法除之,为度余。命起虚四度,宿次除之,经虚,去度分三百四十一。不满宿算外,即冬至加时日所在宿度及分,求次气日所在度及分者,加冬至日度十五,小余二百九十二,小分五。小分满六,去之后,从小余一。小余满日度法,去之,从度数。一度满宿,依次命之,即次气日所在度及分,求次日者加一度,去命如前。若求冬至日甲乙名者,置所求年岁别日行积分,以日法除之,为积日,不尽为冬至小余。以六十去积日,不尽为冬至大余。命以甲子起算外,即所求年冬至日。及小余求次气日名者,依求次日度法加之,满法从日满六十去之,命如前,即次气日名也。俱日行之所在,目视不可见宿度,故须算知。推其分野,以辨灾祥。
又,二十四气日影律候至与不至,皆有应验。今故列之如左,并二十四气影如后。及律气应不应法,用此,虚是占日之大纲矣。
二十四气影长短,《易纬》占律名。
祖冲之历日中影长短。
冬至中影长一丈三尺。
律钟中黄,律长九寸。(径三分)
小寒中影长一丈二尺四寸三分。
大寒中影长一丈一尺二寸。
律中大吕,律长八寸二百四十三分寸之一百三。
立春中影长九尺八寸。
雨水中影长八尺一寸七分。
律中太簇,律长八寸。
惊蛰中影长六尺六寸七分。
春分中影长五尺三寸七分。
律中夹钟,律长七寸二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