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阴故下血。刺期门。则中焦营气之结滞易
散。)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
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热入血室属阳明经男女皆有之。)
太阳少阳并病脉弦。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当刺大椎肺俞肝俞。(
肺主气。肝主血。此调其气血也。)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少阴病。(脉沉口燥舌干而渴。)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灸太 复溜。能还大脉。若太 脉绝则死矣。)
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按聚英云。伤寒。烦躁者
灸厥阴俞。即太冲穴。)
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灸关元穴。)
下利。手足逆冷无脉者灸之。(少阴经太 。任脉气海丹田。各灸七壮。可救万一。)不
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 下利后。脉绝。手足厥逆。 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
死。
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伤寒发汗。啬啬恶寒
。大
渴欲饮水。其腹必满。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肝乘脾曰纵者。放纵不收克其所胜。
其病难愈。肝乘肺曰横者。木反乘金。横犯其所不胜。其病易安。刺期门。皆所以泄肝之盛
气也)



<目录>卷六\论治补遗

<篇名>伤寒温病热病说

属性:伤寒以病因而为病名者也。温病热病。以天时与病形而为病名者也。由三者皆起于感寒
。或
者通以伤寒称之。夫伤寒即发于天令寒冷之时。而寒邪在表。闭其腠理。有恶风恶寒之症者
。因风寒在表表气受伤也。温病热病。后发于天令暄。热之时怫热自内达外。郁其腠理。无
寒在表。故无恶风恶寒之症。其有恶风恶寒之症者。重有风寒新中。而表气亦受伤故也。伤
寒汗下不愈而经者亦温病也温病之脉行在诸经随其经之所在而取之。



<目录>卷六\论治补遗

<篇名>大头瘟

属性:大头瘟者。足阳明邪热太甚。恣实少阳相火而为之炽。多在少阳。或在阳明。或传太阳
。视
其肿势在何部分。随经取之。湿热为肿。火盛则痛。此邪见于头。多在两耳前后。以先出为
主病也。治之不宜药速。速则过其病。所谓上热未除。中寒复生。况头乃空虚之部分。邪着
空虚。无所不至。治法当先缓而后急先缓者。用药性味俱缓。更缓服。以浸渍无形之邪也。
后急者。谓缓剂已泻。邪入于中。是到阴部染于有形质之所。若不速去。则损阴也。此却为

邪当急去之也。假令少阳阳明为病少阳为邪出于耳前后也。阳明为邪者。首大肿也。先以黄
芩黄连甘草。通炒过。煎汤少少不住服。或剂毕。再用大黄煨。鼠粘子炒香。煎成去滓。纳
芒硝。俱各等分。亦时时呷之。得微利。及邪气已。只服前药。如不已。再根据前次第服之。
取大便利。邪气即止。如阳明渴者。加石膏。少阳渴者。加栝蒌根。阳明行经。升麻芍药葛
根太阳行经羌活防风之类。



<目录>卷六\论治补遗

<篇名>暑风

属性:中暑卒倒无知名曰暑风。大率有虚实两途。实者痰之实也平素积痰。充满经络。一旦感
召暑
湿。痰阻其气。卒倒流涎。此湿 合病。最剧者也。宜先吐其痰后清其暑。犹易为也虚者阳
之虚也。平素阳气衰微不振。阴寒久已用事。一旦感召盛暑。邪凑其虚。此湿 病之得自虚
寒者也。宜回阳药中。兼清其暑。最难为也。
按金匮中热中 皆暑病之称而病有不同洁古曰中暑者阴症中热者。阳症以中暑由任性纳
凉。
阳气为阴邪。所遏其病发热头痛。恶寒。无汗。(身形拘急酸疼。宜解表佐以清暑。中热由
日中)劳役身冒暑热。头痛壮热。大渴引饮。烦躁汗泄。懒动。及腹痛水泻恶心。此热伤(气
。肺与大肠受之。宜凉解暑毒)今以卒倒手足搐搦名暑风。乃夏月火盛灼金。致木旺生风脾
土受邪。不可以风药误治。手足逆冷名暑厥大概时令之火。郁极于内不得伸越所致。入门曰
暑厥。即暑 病兼手足厥冷也。



<目录>卷六\论治补遗

<篇名>呕吐哕

属性:灵枢口问篇岐伯曰。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
新故
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肺主为哕。取手太阴(太渊)足少阴。(
俞府石关)
呕即吐之类。但吐而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