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在脊骨十三椎下当中点记。两旁各开三寸半。以指揣摸觉微有动脉。
此即
痞根也。多灸左边。或左右俱灸。或患左灸右。患右灸左。皆效 长桑君针积块 瘕法。先
于块中针之。甚者又于块头一针。块尾一针。讫以艾灸之立应(块头二七壮。块中三七壮块
尾七壮)。



<目录>卷五\证治参详

<篇名>黄胆

属性:(有补遗)
黄胆发浮
百劳 膏肓俞 腕骨 中脘 三里 阴陵泉(治酒疸) 丹田(治色疸)
遍身面目俱黄。小便黄赤或不利。
脾俞 然谷 涌泉 (并以上各穴选用)
脾疸 口甘病
脾俞 阴陵泉
胆疸 口苦病
胆俞 日月 阳陵泉



<目录>卷五\证治参详

<篇名>肿胀门

属性:(有补遗)
水肿 阳水先肿上体肩背手膊手三阳经。阴水先肿下体腰腹胫 足三阴经。肿属脾。胀
。肿则阳气犹行。如单胀而不肿者名蛊胀。为木横克土难治。肿胀朝宽暮急为血虚。暮宽朝
急为气血两虚。肿胀由心腹而散四肢者吉。由四肢而入心腹者危。男自下而上。女自上而下
者。皆难治。
胃俞 肾俞 神阙 水分 (以上宜灸) 水沟 足三里 解 公孙 阴陵泉 复溜
中封 曲泉 (以上随宜灸刺)
单腹胀
脾俞 水分 公孙 复溜 行间
血鼓
脾俞 肾俞 足三里 复溜 行间



<目录>卷五\证治参详

<篇名>泻痢

属性:胃泄色黄。饮食不化。胃俞。
脾泄腹胀满泄注。食即呕吐逆。
脾俞
大肠泄色白。食已窘迫。肠鸣切痛。
大肠俞
小肠泄。溲涩。便脓血。少腹痛。
小肠俞
大瘕泄。腹痛。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瘕结也)
天枢 水分 (以上名为五泄)
肾泄五更溏泄久而不愈。
气海 关元
洞泄不止 肾俞 中脘
中气虚寒腹痛泻痢 天枢 神阙
水泄有渴引饮者。是热在膈上。水多入。则下膈入胃中。胃中本无热。不胜其水。名曰
水恣
。故使米谷一时下。此证当灸大椎二五壮立已。如用药宜车前子擂。丸白术茯苓之类。及五
苓散。可选用之。又诸泻痢入胃。名曰溢饮。渴能饮水。水下复泻而又渴此无药症。当灸大
椎。



<目录>卷五\证治参详

<篇名>疝气

属性:(有补遗)
疝属肝经。湿热痰瘀乘虚下流作病。又因外寒所郁气不得通筋脉收引则痛或酒色无节。
浊气
流入下部。或劳碌。或遇寒。发作有时。或有形结于小腹不能顿消。乃湿热为标。肾虚为本
。其证或有形如瓜或有声如蛙。有小腹痛连睾丸者。有痛在下部一边者。湿热须分多少而治
。受热则挺纵不收。受寒则牵引作痛。受湿则肿胀下坠
肝俞 气海 关元 中极 三阴交 外陵(在脐左右各开一寸五分灸疝立效永不再发)
归来 大敦 行间 太冲 阑门(一名泉阴)。
一法关元旁三寸青脉上灸七壮即愈(左患灸右右患灸左)。
一法令病患合口以草横量两口角为一折照此再加二折屈成三角如△字样以上角安脐中两角安
脐下两旁当下两角处是穴左患灸右。右患灸左。左右俱患两穴俱灸。艾炷如麦粒。灸十四壮
。或三七壮。神效。
阴头肿痛不可忍者。卒疝也。妇人阴中痛。皆刺大敦行间。



<目录>卷五\证治参详

<篇名>二阴病

属性:遗精 梦交而出精者。谓之梦遗。无梦而泄精者。谓之滑精。
膏肓俞 肾俞 中极(以上灸随年壮) 三阴交 曲泉(兼膝胫冷痛者效) 中封
又精宫二穴。在十四椎下旁开中三寸灸七壮效。
白浊
肾俞 关元 中极
阳痿 此乃肾与膀胱虚寒之症。
肾俞 气海 (多灸妙)
小便不禁 此常常出而不觉也。盖膀胱火邪妄动。水不得宁故不禁而频来。宜补肾膀阴
血。
泻火邪为主。有睡中遗溺此为虚证。婴儿脬气未固。老人下元不足。皆有此患。但小儿挟热
者多老人挟寒者多。不可不辨。
气海(小儿遗溺灸亦效) 关元 阴陵泉 大敦
五淋 气淋小便涩常有余沥 石淋茎中痛。溺如砂石(又名砂淋) 血淋溺血。遇热即发
。膏淋便出如膏。劳淋劳倦即发。痛引气冲(有补遗)。
间使 气海 关元 石门 阴陵泉
一用白盐炒热填满脐中。艾炷灸七壮。或灸三阴交即愈。
小便闭癃 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