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续刻\灵枢经文(补遗)

<篇名>本藏

属性:(次五变篇之后)
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
。利
关节者也。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
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覆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
。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
五脏不受邪矣。寒温和则六腑化谷。风痹不作。经脉通利。肢节得安矣。此人之常平也。五
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此人之所以俱受于天



<目录>续刻\灵枢经文(补遗)

<篇名>五色

属性: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蕃者颊侧也。蔽者耳门也。
风者百病之始也。厥逆者寒湿之起也常候阙中。薄泽为风。冲浊为痹。在地为厥。此其
常也。
赤色出两颧。大如拇指者。病虽小愈必卒死。黑色出于庭。大如拇指。必不病而卒死。



<目录>续刻\灵枢经文(补遗)

<篇名>水胀

属性:(次逆顺篇之后)
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
其水
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侯也(五癃津液篇云。阴阳气道不通。
四海闭塞。三焦不泻津液不化。水谷并行肠胃之中。别于回肠留于下焦。不得入膀胱则下焦
胀。水溢则为水胀)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 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浓。按其腹
而不起。(病在气分)腹色不变。此其候也 鼓胀者。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
。腹筋起。此其候也(以腹筋起为别。)肠覃者。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营。因有
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息内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
状。久者离岁(越岁也)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病在肠外。故无妨于月事)石瘕生
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 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
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 音丕。疑败之血也)



<目录>续刻\灵枢经文(补遗)

<篇名>五味

属性:(次五禁篇之后)
酸入于胃。其气涩以收。上之两焦弗能出入也(涩结不舒)不出。即留于胃中。胃中和温
。则下注膀胱。膀胱之胞。(音抛。溲脬。)薄以懦。得酸则缩。绻约而不通。水道不行故癃(绻
。不分。约。束也)阴者(阴器)积筋之所终也。故酸入而走筋矣 咸入于胃。其气上走中焦
。注于脉则血气走之。血与咸相得则凝凝则胃中汁注之。注之则胃中竭。竭则咽路焦。故舌
本干而善渴。血脉者。中焦之道也。故咸入而走血矣 辛入于胃。其气走于上焦。上焦者。
受气而营诸阳者也。姜韭之气熏之。营卫之气不时受之。久留心下故洞心。(透心若空也)辛
与气俱行。故辛入而与汗俱出。苦入于胃。五谷之气皆不能胜苦苦入下脘。三焦之道皆闭而
不通。故变呕。(入而复去)齿者骨之所终也。故苦入而走骨(苦通于骨其气复从口齿而出)甘
入于胃。其气弱小。不能上至于上焦。而与谷留于胃中者。令人柔润者也。胃柔则缓。缓则
虫动。虫动则令人 心。其气外通于肉。故甘走肉。



<目录>续刻\灵枢经文(补遗)

<篇名>百病始生

属性:(次五音五味篇之后)
忧思伤心重寒伤肺。忿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则伤肾。



<目录>续刻\灵枢经文(补遗)

<篇名>邪客篇

属性:(首节)
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道也)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
而行
呼吸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卫
气者。出其悍气之剽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
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
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受伤之谓)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补其不
足。(取照海)泻其有余。(取申脉)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
。其卧立至(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