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也。)
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液所生病者。(凡大肠之或泄或秘。皆津液所生之病。)目黄口干
。衄喉痹。肩前 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手阳明之别者。合于宗脉。敌目黄。其他诸病
。皆本经之脉所及。)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不易温也。)为此诸病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义如前)盛
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人迎主阳。故手阳明脉候在人迎。)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 中。(其脉左右互交。 鼻根也。)旁纳太阳之脉。(纳入
也。)
下循鼻外。(即承泣四白巨 之分。)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任脉穴名。)却
循颐后下廉出大迎。(由地仓以下大迎也。)循颊车。上耳前。(下关穴也。)过客主人。(足
少阳经穴名。)循发际。(头维穴也。)至额颅。(发际前督脉之神庭穴也。)其支者。从大迎
前下人迎。(太经穴名。)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此支自缺盆穴入内下膈当上
脘中脘之分。属于胃与脾为表里也。)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直下而外行者。从缺盆下行
气户等穴。以至乳中乳根也。)下挟脐。(天枢等穴。)入气街中。(自外陵等穴。下入气街也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脘之分。)下循腹里。(过足少阴肓俞之外。)下至气街中而合。(与
直者复合于气街之中。)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
间。(髀关伏兔。皆膝上穴名。自此由阴市诸穴。○。犊鼻巨虚冲阳等穴之次乃循内庭。

中指内间而出厉兑。足阳明经止此。)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自丰
隆穴。别行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又其支自跗上冲阳穴次。别
行入大指间斜出足厥阴行间之次。循大指出其端。而接足太阴经也) 是动则病洒洒振寒。(
风之胜也。)善呻数欠。(胃之郁也。)颜黑。(土病则水无所畏故黑色反见于颜面)病至则恶
人与火。(邪客阳明。则热甚也。)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土恶。木也。)心欲动。独闭户塞牖
而处。(阴阳相薄。阳尽而阴盛。故欲独闭户而处也。)甚则欲上高而歌。(阳盛则四肢实也
。)弃衣而走。(热盛于身也。)贲响。(肠胃雷鸣)腹胀。是为 厥。( 足胫也。阳明之脉所
及。故为厥逆)是主血所生病者。(中焦受谷。变化而赤为血。故阳明之经主血所生病。)狂
疟温淫。汗出鼽衄。口 唇胗颈肿喉痹。(阳明热胜则狂。风胜则疟。温气淫 。则汗出鼽
衄。口 等症胗。疮也。)大腹水肿。(土病则不能制水也。)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
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皆阳明经脉之所及。)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
消谷善饥。溺色黄。(此阳明实热。在经在脏之辨也。)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
则胀满。为此诸病(此阳属虚寒在经在脏之辨也。)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
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义如前。)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脉之盛衰见于人迎。)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隐白穴。)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
(行大都太白等穴。)上 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自漏谷上行地机阴陵泉。)上膝股内
前廉。(股。大腿也。前廉。上侧也。当血海箕门之次。)入腹。属脾络胃。(自冲门穴人腹
内行。当中脘。下脘之分。属脾络胃也。)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自胃脘上行至咽。连
舌本散舌下而终。)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足太阴外行者。由腹而上府舍腹结等穴
。散于胸中。止于大包穴其内行而支者。自胃脘别上膈。注心中。而接手少阴经也。) 是
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噫嗳叹声。)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脾气通也。)身
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太阴脉支
者。上膈注心中。故为烦心心痛。)溏瘕泄。水闭黄胆。不能卧。(脾寒。则为溏泄。脾滞则
为瘕。脾病不能制水。则为泄。为水闭。黄胆。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
用。为此诸病。(皆足太阴经脉之所及。)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
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义如前)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寸口仅小于人迎。(
脉之盛衰候于气口。)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必当五椎之下。其系有五。上系连肺。肺下系
心。
心下三系。连脾肝肾。故心通五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