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非常。女子乳痈。足跗不收。跟痛。

  丰隆 外踝上八寸。下 外廉陷中。足阳明络别走太阴。铜人。针三分。灸三壮。明下。七四肢肿。足清身寒湿。喉痹不能言。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见鬼。好笑。气逆则喉痹卒喑。

  实则癫狂。泻之。虚则足不收。胫枯。补之。

  解 冲阳后一寸五分。腕上陷中。足大指次指直上。跗上陷者宛宛中。足阳明胃脉所行为。大便下重。 惊。膝股 肿。转筋目眩。头痛癫疾。烦心悲泣。霍乱。头风。面赤目赤。

  眉攒疼不可忍。

  冲阳 足跗上五寸。去陷谷三寸骨间动脉。足阳明胃脉所过为原。胃虚实皆拔之。素注。针。跗肿。齿龋。发寒热。腹坚大。不嗜食。伤寒病振寒而欠。久狂。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足缓履不收。身前痛。

  陷谷 足大指次指外间。本节后陷中。去内庭二寸。足阳明胃脉所注为俞。木。素注。

  针五。东垣曰。气在于臂。足取之。先去血脉。后取其阳明、少阴之荥俞内庭、陷谷深取之。

  内庭 足大指次指外间陷中。足阳明胃脉所溜为荥。水。铜人。灸三壮。针三分。留十呼。

  。疟不嗜食。脑皮肤痛。鼻衄不止。伤寒手足逆冷。汗不出。赤白痢。仲景曰。太阳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不传则愈。

  厉兑 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足阳明胃脉所出为井。金。胃实泻之。铜人。针寒疟不嗜食。面肿。足 寒。喉痹。上齿龋。恶寒鼻不利。多惊好卧。狂欲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黄胆鼽衄。口 唇胗。颈肿。膝膑肿痛。循胸乳气街股伏兔 外廉足跗上痛。消谷善饥。溺黄。

  脾脏图 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居脊之第十二椎。掩乎太仓。(胃)主裹血。温五脏。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

  其谷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

  。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脾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从滑氏改正)脾者。土也。孤脏以灌四旁。

  脾主四肢。为胃行其津液。(丹溪曰。脾具坤静之德。而有干健之用。易牝马地类行地无强之意。)

  脾主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独主于时也。

  脾气通于口。口和则知谷味矣。

  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墙盖屋。(长夏及四季)

  脾色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一云枳实)

  脾气绝。则脉不荣其唇口。唇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不滑泽。肌肉不滑泽。

  则肉满。肉满则唇反。唇反则肉先死。甲日笃。乙日死。

  卷一上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

  核骨。一作核骨。俗云孤拐骨是也。足跟后两旁起骨为踝骨。足太阴起大指之端隐白穴。受廉之三阴交也。

  上 内。循 骨后。交出厥阴之前。( 、示兖切。)

  、腓肠也。由三阴交上 内。循 骨后之漏谷。上行二寸。交出足厥阴经之前。至地机、阴陵泉。

  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

  髀内为股。脐上下为腹。自阴陵泉上循膝股内前廉之血海、箕门。迤逦入腹。经冲门、府舍至中脘、下脘之际。以属脾络胃也。

  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咽、所以咽物者。居喉之前。至胃长一尺六寸为胃系也。舌本。舌根也。由腹哀上膈。

  循食之里。挟喉连舌本。散舌下而终焉。

  其支别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此支由腹哀别行。再从胃部中脘穴之外上膈。注于膻中之里。心之分。以交于手少阴。

  此经多气少血。巳时气血注此。凡二十一穴。左右共四十二穴。

  隐白 足大指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脾脉所出为井。木。素注。针一分。留三呼。

  铜人卒尸厥不识人。足寒不能温。妇人月事过时不止。小儿客忤。慢惊风。

  大都 足大指本节后内侧陷中。骨缝赤白肉际。脾脉所溜为荥。火。脾虚补之。铜人。

  针三逆。目眩。腰痛不可俯仰。绕踝风。胃心痛。腹胀胸满。心蛔痛。小儿客忤。

  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