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兑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
上,入结于腋下。其支者,从腋走后廉,上绕 外廉,上肩胛,循颈出足太阳之筋前,结于
耳后完骨。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下结于颔上,属目外 。其病小指支及肘内兑
骨后廉痛,循臂阴,入腋下,腋下痛,腋后廉痛,绕肩胛引颈而痛,应耳中鸣痛,引颔

输,其为肿者复而兑之,名曰仲夏痹。(原本复而兑之下有“本支者,上曲牙,循耳前
,属目外 ,上颔,结于角,其痛当所过者支转筋,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
为输”段)。
手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结于肘,上绕 外廉,上肩走
颈,合手太阳。其支者,上当曲颊入系于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 ,上乘
颔,结于角。其病当所过者,即支转筋,舌卷。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
季夏痹。
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上绕 结于
。其支者,绕肩胛,侠脊。其直者,从肩 上颈。其支者,上颊,结于鼽。其直者,上出
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下右颔。其病当所过者,支(一本下有痛字及字)转筋痛,肩不
举,颈不可左右视。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孟夏痹。
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际后,行寸口外侧,上循臂,结肘中,
上内廉,入腋下,上出缺盆,结肩前 ,上结缺盆,下结于胸里,散贯贲,合胁
下抵季肋。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痛,甚成息贲者,胁急吐血。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
,以痛为输,名曰仲冬痹。
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与太阴之经并行,结于肘内廉,上臂阴,结腋下,下散前后侠
胁。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结于臂。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痛,及胸痛息贲。治在
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孟冬痹。
手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内侧,结于兑骨,上结肘内廉,上入腋,交太阴,挟乳里,
结于胸中,循贲下系于脐。其病内急,心承伏梁下为肘纲。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痛。治
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其成伏梁吐脓血者,死不治。凡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
急,热则筋纵缓不收,阴痿不用,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淬刺者刺寒急也,热则筋
纵不收,无用燔针劫刺。名曰季冬痹。
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之僻,目 急不能卒视,治此皆如右方也。



<目录>卷二

<篇名>骨度肠度肠胃所受第七

属性:黄帝问曰∶脉度言经脉之长短,何以立之?伯高对曰∶先度其骨节之大小广狭长短
,而脉度定矣。曰∶人长七尺五寸者,其骨节之大小长短知各几何?曰∶头(一作颈)之
骨围二尺六寸,胸围四尺五寸,腰围四尺二寸。发所覆者颅,至项一尺二寸,发以下至颐长
一尺,君子参(又作三,又作终)折。结喉以下至缺盆中长四寸,缺盆以下至 长
九寸,过则肺大,不满则肺小。 以下至天枢长八寸,过则胃大,不及则胃小
。天枢以下至横骨长六寸半,过则回肠广长,不满则狭短。横骨长六寸半,横骨上廉以下至
内辅之上廉长一尺八寸,内辅之上廉以下至下廉长三寸半,内辅下廉至内踝长一尺三寸,内
踝以下至地长三寸,膝 以下至跗属长一尺六寸,跗属以下至地长三寸,故骨围大则
太过,小则不及。角以下至柱骨长一尺(一作寸),行腋中不见者长四寸,腋以下至季胁长
一尺二寸,季胁以下至髀枢长六寸,髀枢以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膝以下至外踝长一尺六
寸,外踝以下至京骨长三寸,京骨以下至地长一寸。耳后当完骨者广九寸,耳前当耳
门者广一尺二寸。(一作三寸。)两颧之间广九寸半(《九墟》作七寸),两乳之间广九寸
半,两髀之间广六寸半。足长一尺二寸,广四寸半。肩至肘长一尺七寸,肘至腕长一尺
二寸半,腕至中指本节长四寸,本节至其末长四寸半。项发以下至脊骨长三寸半(一作
二寸),脊骨以下至尾 二十一节长三尺,上节长一寸四分分之七奇分之一,奇分在下
,故上七节下至膂骨,九寸八分分之七。此众人骨之度也。所以立经脉之长短也。是故视其
经脉之在于身也,其见浮而坚,其见明而大者多血,细而沉者多气,乃经之长短也。
曰∶愿闻六腑传谷者,肠胃之大小长短,受谷之多少奈何?曰∶谷之所从出入浅深远近
长短之度,唇至齿长九分,广二寸半。齿以后至会厌,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两,长
七寸,广二寸半。咽门重十两,广二寸半,至胃长一尺六寸。胃纡曲屈,伸之长二尺六寸,
大一尺五寸,径五寸,大容三(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