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
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故气从太阴出,循臂内上廉。注手阳明上行至面。注
足阳明下行至跗上,注大指间。与太阴合,上行抵脾,从脾注心中。循手少阴出腋下臂,注
小指之端。合手太阳上行乘腋,出 (一作项)内,注目内 ,上巅下项,合足太阳,循
脊下尻下行,注小指之端。循足心,注足少阴,上行注肾,从肾注心,外散于胸中。循心主
脉出腋下臂,入(一作出)两筋之间,入掌中,出手中指之端,还注小指次指之端。合手少阳
上行注膻中,散于三焦,从三焦注胆出胁。注足少阳下行至跗上,复从跗注大指间。合足厥
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鬲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一作关)。其支别者,上额
循颠下项中,循脊入 (音氐),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
下注肺中,复出太阴。此营气之行,逆顺之常也。



<目录>卷一

<篇名>营卫三焦第十一

属性:黄帝问曰∶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何气为卫,营安从生,卫安从会,老壮不
同气,阴阳异位,愿闻其会?岐伯对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气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
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
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亦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故日中而阳陇(一作袭,下同)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故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各行二

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名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
已,与天地同纪。
曰∶老人不夜瞑,少壮不夜寤者,何气使然?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利,
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减,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营
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而夜不得瞑。
曰∶愿闻营卫之所行,何道从始?曰∶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上焦出于胃口,并咽
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手太阴之分而行,还注手阳明,上至舌,下注足阳明,常与营
俱行于阴阳各二十五度为一周,故日夜五十周而复始,大会于手太阴。
曰∶人有热饮食下胃,其气未定,则汗出于面,或出于背,或出于身半,其不循卫气之
道而出何也?曰∶此外伤于风,内开腠理,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气悍
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从其道,名曰漏泄。中焦亦并于胃口,出上焦之后,此所以受气,
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
隧,命曰营。
曰∶血之与气,异名同类何也?曰∶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
异名同类也。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故人有两死而无两生也。下焦者,别于回肠,
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为下焦,渗而俱下
,渗泄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也。
曰∶人饮酒,酒亦入胃,米未熟而小便独先下者何也?曰∶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气悍
以滑(一作清),故后谷而入,先谷而液出也。故曰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此之谓
也。



<目录>卷一

<篇名>阴阳清浊精气津液血脉第十二

属性:黄帝问曰∶愿闻人气之清浊者,何也?岐伯对曰∶受谷者浊,受气者清。清者注阴,浊
者注阳。浊而清者,上出于咽;清而浊者,下行于胃。清者上行,浊者下行。清浊相干,名
曰乱气。
曰∶夫阴清而阳浊,浊中有清,清中有浊,别之奈何?曰∶气之大别,清者上注于肺,
浊者下流于胃;胃之清气上出于口,肺之浊气下注于经,内积于海。曰∶诸阳皆浊,何阳独
甚?曰∶手太阳独受阳之浊,手太阴独受阴之清。其清者上走孔窍,其浊者下行诸经。
故诸阴皆清,足太阴独受其浊。曰∶治之奈何?曰∶清者其气滑,浊者其气涩,此气之常也
。故刺阴者深而留之,刺阳者浅而疾取之,清浊相干者以数调之也。
曰∶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何谓也?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
精。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腠理发泄,汗出腠理
(一作 )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出泄,补益脑髓,皮肤润泽,
是谓液。中焦受汁,变化而赤,是谓血。拥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也。
曰∶六气者,有余不足,气之多少,脑髓之虚实,血脉之清浊,何以知之?曰∶精脱者
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