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刺合。是谓五变,以主五 。曰∶诸原安合,以致五 ?曰∶原独不应五时,以经合之,
以应其数,故六六三十六 。
曰∶何谓脏主冬,时主夏,音主长夏,味主秋,色主春?曰∶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
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 ,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一作络)满而血者病在胃(一
作胸),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故命曰味主合,是谓五变也。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
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
阴不藏,肾气浊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
根,逆其根则伐其本矣。故阴阳者,万物之终始也。顺之则生,逆之则死;反顺为逆,是
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论五脏相传所胜也。假使心病传肺,肺未病逆治之耳。



<目录>卷一

<篇名>五脏六腑阴阳表里第三

属性: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腑。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腑。肝合胆,胆者清净之腑。脾
合胃,胃者五谷之腑。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少阴属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三焦
者,中渎之腑,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此六腑之所合者也。
《素问》曰∶夫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象
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
。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
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
,故实而不能满。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称六腑虽少错,于理相发为佳。

肝胆为合,故足厥阴与少阳为表里。脾胃为合,故足太阴与阳明为表里。肾膀胱
为合,故足少阴与太阳为表里。心与小肠为合,故手少阴与太阳为表里。肺与大肠为合,
故手太阴与阳明为表里。
五脏者,肺为之盖,巨肩陷,咽喉见于外。心为之主,缺盆之道, (音滑)骨有
余,以候内 (音曷干)。肝为之主将,使之候外,欲知坚固,视目大小。脾主为
胃(《九墟》《太素》作卫),使之迎粮,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肾者主为外,使之远听,
视耳好恶,以知其性。六腑者,胃为之海,广骸(《太素》作HT )大颈张胸,五谷乃容。
鼻隧以长,以候大肠。唇浓人中长,以候小肠。目下裹大,其胆乃横。鼻孔在外,膀胱漏泄
。鼻柱中央起,三焦乃约。此所以候六腑也。上下三等,脏安且良矣。



<目录>卷一

<篇名>五脏六腑官第四

属性:鼻者肺之官,目者肝之官,口唇者脾之官,舌者心之官,耳者肾之官。凡五官者,以候
五脏。肺病者喘息鼻张,肝病者目 青,脾病者唇黄,心病者舌卷颧赤,肾病者颧与颜黑
。故肺气通于鼻,鼻和则能知香臭矣。心气通于舌,舌和则能知五味矣。《素问》曰∶心在
窍为耳(一云舌)。夫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水火既济。心气通于舌,舌非窍也,其通于窍者
,寄在于耳(王冰云手少阴之络会于耳中)。故肝气通于目,目和则能视五色矣。《素问》曰
∶诸脉者皆属于目。又《九卷》曰∶心藏肺,肺舍神。神明通体,故云属目。脾气通于口,
口和则能别五谷味矣。肾气通于耳,耳和则能闻五音矣。
《素问》曰∶肾在窍为耳。然则肾气上通于耳,下通于阴也。五脏不和,则九窍不通。六
腑不和,则留结为痈。故邪在腑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气盛
矣。邪在脏则阴脉不和,阴脉不和则血留之,血留之则阴气盛矣。阴气太盛,则阳气
不得相营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自相营也,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一作尽期)而
死矣。



<目录>卷一

<篇名>五脏大小六腑应候第五

属性:黄帝问曰∶人俱受气于天,其有独尽天寿者,不免于病者,何也?岐伯对曰∶五脏者固
有大小高下坚脆端正偏倾者,六腑亦有大小长短浓薄结直缓急者。凡此二
十五变者,各各不同,或善或恶,或吉或凶也。
心小则安,邪弗能伤(《太素》云外邪不能伤),易伤于忧;心大则忧弗能伤,易伤于
邪(《太素》亦作外邪);心高则满于肺中,闷而善忘,难开以言;心下则脏外,易伤于寒,
易恐以言;心坚则脏安守固;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心端正则和利难伤;心偏倾则操持不一
,无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