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不伤人,此之谓也。
南丰李先生治晕针法,晕针不可起针,宜以别针就旁刺之,用袖掩病患口鼻回气,与热
汤饮之即醒,良久再针。甚者针手膊上侧筋骨陷中,即虾蟆肚肉上,名醒醒穴。或三里穴即醒,
其病必愈,若起针坏人。



<目录>卷上

<篇名>二认症定穴

属性:《难经・六十一难》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
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盖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
《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色见青如草滋,黄如枳实,黑如 ,赤如 血,白如枯骨者
皆死。青如翠羽,赤如鸡冠,黄如蟹腹,白如豕膏,黑如乌翎者皆生。
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四明陈氏曰∶五脏有声,而声有音,肝声呼,心声笑
,脾声歌,肺声哭,肾声呻。常则安,变则病,闻何声,则知何经之病也。
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所欲者偏嗜、偏多食之物也。)
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所病在何脏腑也。王氏脉法赞曰∶脉有三
部,
漏刻周旋,水下二刻,脉一周身,旋复寸口,虚实见焉。
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凡认真病名,详察后书,诸先生认症定穴,相对不二。病名之下,开用何穴,有二、三
、五
针几分,或灸几壮,或补或泻,或迎或随,或半补半泻,以活经络。或飞经走气,引导气血
。或久留,或去疾。或提或插,或出血、或不出血,俱在前手法之内也。先屡用屡效。
凡后言穴不言针灸者,以针刺之。言灸不言针者,禁针也。言针不言灸者,禁灸也。又
言三分五分者,针刺三分五分深也。言三壮五壮者,艾灸三壮五壮也。
《灵枢・杂症论》∶人身上部病,取手阳明大肠;中部病,取足太阴脾经;下部病,取
足厥
可选一、二穴治之。



<目录>卷上\二认症定穴

<篇名>纪氏治法

属性:纪氏曰∶井之所治,皆主心下满;荣之所治,皆主身热;俞之所治,皆主体重节痛;经
之所治,皆主喘嗽寒热;合之所治,皆主逆气而泄。



<目录>卷上\二认症定穴

<篇名>行针指要歌

属性:针风∶先向风府、百会中。
针水∶水分、侠脐上边取。
针结∶针着大肠、泻水穴。
针劳∶膏肓及百劳。
针虚∶气海、丹田、委中奇。
针气∶膻中一穴分明记。
针咳∶肺俞、风门须用灸。
针痰∶先针中脘、三里间。
针吐∶中脘气海、膻中补
。翻胃吐食一般医,针中奇妙少人知。



<目录>卷上\二认症定穴

<篇名>聚英先生百症赋认症定穴治法

属性:头风∶囟会、玉枕。 面肿虚浮∶水沟、前顶。 梦魇不宁∶厉兑、内庭。 带下产
崩∶冲门、气冲。 头痛∶强间、丰隆。 耳聋气闭∶听会、翳风。 发狂奔走∶上
脘、神门。 月潮违限∶水泉、天枢。 目眩∶支正、飞扬。 目中漠漠∶攒竹、三间。
惊悸怔忡∶阳交、解 。 大肠不收∶外丘。 目黄∶阳纲、胆俞。 目觉KT KT
∶养老、天柱。 反张悲哭∶天冲、大横。 偏头痛∶悬颅、颔厌。 攀睛∶少泽、
肝俞。 项强伤寒∶温溜、期门。 岁热时行∶陶道、肺俞。 耳中蝉噪∶听会。
泪出∶临泣、头维。 舌下肿痛∶廉泉、中冲。 风痫常发∶神道、心俞。 雀
目∶睛明、行间。 牙痛∶耳门、丝竹空。 鼻中衄血∶天府、合谷。 湿寒湿热∶
下。 热病不汗∶大都、经渠。 口 ∶颊车、地仓。 颔肿口噤∶阳谷、侠 。
厥寒厥热∶涌泉。 肠鸣∶下脘、陷谷。 喉痛∶液门、鱼际。 血虚口渴∶少
商、曲泽。 寒栗恶寒∶二间、阴郗。 胸胁满∶章门。 转筋∶金门、丘墟。
舌缓不语∶ 门、关冲。 烦心呕吐∶阴 。 膈痛∶膻中,巨阙。 失音∶天鼎、
间使。 项强恶风∶束骨、天柱。 水肿脐盈∶阴陵、水分。 胸停瘀血∶肾俞、巨 。
脊强∶水道、筋缩。 两臂顽麻∶少海、三里。 痨瘵传尸∶魄户、膏肓。 痉
病∶颅囟。 脐风∶然谷。 腋肿∶委阳、天池。 半身不遂∶阳陵、曲池。 中邪霍
乱∶阴谷、三里。 消渴∶行间、涌泉。 腿痛∶后 、环跳。 胸中苦闷∶建里、
内关。 倦言嗜卧∶通里、大钟。 鼻痔∶ 交。 癫疾∶身柱、本神。 瘿气∶
浮白。 心下悲凄∶听宫、脾俞。 咳嗽连声∶肺俞、天突。 肠下新血∶长强、承
山。 发热∶中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