噫,饮食不进用之。

  一、运五经,动五脏之气,肚胀,上下气血不和,四肢掣,寒热往来,去风除腹响。

  一、揉板门,除气促气攻,气吼气痛,呕胀用之。

  一、揉劳宫,动心中之火热,发汗用之,不可轻动。

  一、推横门向板门,止呕吐;板门推向横门,止泻。如喉中响,大指掐之。

  一、总位者,诸经之祖,诸症掐效。嗽甚,掐中指一节。痰多,掐手背一节。手指甲筋之余,掐内止吐,掐外止泻。

  卷十

  阴掌图各穴手法仙诀

  男子左手正面之图 自掌至天河穴为上,自天河穴至指头为下。

  男子左手背面之图 一、掐两扇门,发脏腑之汗,两手掐揉,平中指为界,壮热汗多者,揉之即止。又治急惊,口眼歪斜,左向右重,右向左重。

  一、掐二人上马,能补肾,清神顺气,苏醒沉 ,性温和。

  一、掐外劳宫,和脏腑之热气,遍身潮热,肚起青筋揉之效。

  一、掐一窝风,治肚疼,唇白眼白一哭一死者,除风去热。

  一、掐五指节,伤风被水吓,四肢常掣,面带青色用之。

  一、掐精宁穴,气吼痰喘,干呕痞积用之。

  一、掐威灵穴,治急惊暴死。掐此处有声可治,无声难治。

  一、掐阳池,止头痛,清补肾水,大小便闭塞,或赤黄,眼翻白,又能发汗。

  一、推外关,间使穴,能止转筋吐泻。外八卦,通一身之气血,开脏腑之秘结,穴络平和而荡荡也。

  女子右手正面之图 女子右手背面之图 

  卷十

  小儿

  (针用毫针,艾炷如小麦,或雀粪大)

  《宝鉴》曰:急慢惊风,灸前项。若不愈,灸攒竹,人中各三壮。

  或谓急惊属肝,慢惊属脾,《宝鉴》不分。灸前顶,攒竹二穴,俱太阳、督脉,未详其小儿慢惊风,灸尺泽各七壮。初生小儿,脐风撮口,灸然谷三壮,或针三分,不见血,立效。小儿癫痫、 瘕、脊强互相引,灸长强三十壮。小儿癫痫惊风,目眩,灸神庭一穴七壮。小儿风痫,先屈手指如数物,乃发也,灸鼻柱直发际宛宛中三壮。小儿惊痫,先惊怖啼叫乃发,灸后顶上旋毛中三壮,两耳后青丝脉。小儿癖气久不消,灸章门各七壮,脐后脊中灸二七壮。小儿胁下满,泻痢体重,四肢不收, 癖积聚,腹痛不嗜食, 疟寒热,又治腹胀引背,食饮多,渐渐黄瘦,灸十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七壮。小儿黄胆,灸三壮。小儿疳瘦脱肛,体瘦渴饮,形容瘦瘁,诸方不瘥,灸尾闾骨上三寸陷中三壮,兼三伏内,用杨汤水浴之,正午时灸。自灸之后,用帛子拭,见有疳虫随汗出,此法神效。小儿身羸瘦,贲豚腹胀,四肢懈惰,肩背不举,灸章门。小儿吐乳汁,灸中庭一壮。小儿脱肛泻血,秋深不效,灸龟尾一壮。脱肛,灸脐中三壮;《千金》云:随年壮。脱肛久不瘥及风痫中风,角弓反张,多哭,语言不择,发无时节,甚则吐涎沫,灸百会七壮。

  卷十 小儿

  戒逆针灸

  (无病而先针灸曰逆)

  小儿新生,无病不可逆针灸之,如逆针灸,则忍痛动其五脏,因善成痫。河洛关中,土地多寒,儿喜成 ,其生儿三日,多逆灸以防之。吴蜀地温,无此疾也。古方既传之,今人不分南北灸之,多害小儿也。所以田舍小儿,任其自然,得无横夭也。

  卷十

  初生调护

  怀娠怀娠之后,必须饮食有常,起居自若,使神全气和,则胎常安,生子必伟。最忌食热毒等物,庶生儿免有脐突疮痈。

  初诞婴儿在胎,必借胎液以滋养之。初离母体,口有液毒,啼声未出,急用软绵裹大人指,拭儿口中恶汁,得免痘疮之患。或有时气侵染,只出肤疮,易为调理。

  回气(俗谓草迷)

  初生气欲绝,不能啼者,必是难产。或冒寒所致,急以绵絮包裹抱怀中,未可断脐,且将胞衣置炭火炉中烧之,仍作大纸捻,蘸清油点着于脐带上,往来遍燎之。盖脐带得火气,由脐入腹,更以热醋汤洗脐带,须臾气回,啼声如常,方可浴洗毕,断脐带。

  便结小儿初生,大小便不通,腹胀欲绝者,急令大人以温水漱了口,吸咂儿前后心,并脐下手足心,共七处,每处咂三五次,每次要漱口,以红赤为度,须臾自通。

  浴儿浴儿用猪胆一枚,投汤中,免生疮疥。浴时看汤冷热,无令儿惊而成疾也。

  断脐断脐不可用刀剪,须隔单衣咬断,后将暖气呵七遍,缠结所留脐带,令至儿足附上,当留六寸,长则伤肌,短则中寒,令儿肚中不调,或成内吊。若先断后浴,恐水入脐中,令儿腹痛。断讫,连脐带中多有虫者,宜急剔去,不然,虫自入腹成疾。断脐之后,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