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总刺京骨(原)

  假令得沉迟脉,病患逆气,小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胫寒而逆,脐下有动气,按之牢若痛,此肾病也。若心下满刺涌泉(井),身热刺然谷(荥),体重节痛刺太溪(俞),喘嗽寒热刺复溜(经),逆气而泄刺阴谷(合)。

  总论纪氏曰:井之所治,不以五脏六腑,皆主心下满。荥之所治,不以五脏六腑,皆主身热。俞之所治,不以五脏六腑,皆主体重节痛。经之所治,不以五脏六腑,皆主喘嗽寒热。合之所治,不以五脏六腑,皆主逆气而泄。

  卷五

  十二经是动所生病补泻迎随

  (《聚英》)

  《内经》曰:十二经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又曰:迎而夺之,随而济之。又曰: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难经》曰:经脉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其身者也。其始(平旦)从中焦,注手太阴(肺寅)、阳明(大肠卯),阳明注足阳明(胃辰)、太阴(脾巳),太阴注手少阴(心午)、太阳(小肠未),太阳注足太阳(膀胱申)、少阴(肾酉),少阴注手厥阴(包络戌)、少阳(三焦亥),少阳注足少阳(胆子)、厥阴(肝丑),厥阴复注于手太阴(明日寅时),如环无端,转相灌溉。又曰:迎随者,知荣卫流行,经脉往来,随其顺逆而取之也。

  卷五

  十二经之原歌

  甲出丘墟乙太冲,丙居腕骨是原中,丁出神门原内过,戊胃冲阳气可通,己出太白庚合谷,辛原本出太渊同,壬归京骨、阳池穴,癸出太溪、大陵中。

  三焦行于诸阳,故置一俞曰原。又曰:三焦者,水谷之道路,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故所止辄为原也。

  按《难经》云: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王海藏曰:假令补肝经,于本经原穴补一针(太冲穴是);如泻肝经,于本经原穴亦泻一针。余仿此。

  卷五

  十二经病井荥俞经合补虚泻实

  手太阴肺经,属辛金。起中府,终少商,多气少血,寅时注此。

  是动病(邪在气,气留而不行,为是动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是谓臂厥。

  所生病(邪在血,血壅而不濡,为所生病):咳嗽上气,喘渴烦心,胸满, 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疑寒字衍)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卒遗矢无度,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补(虚则补之)用卯时(随而济之),太渊,为俞土,土生金,为母。经曰:虚则补其母。

  泻(盛则泻之)用寅时(迎而夺之),尺泽,为合水,金生水,为子,实则泻其子。

  手阳明大肠经,为庚金。起商阳,终迎香,气血俱多,卯时气血注此。

  是动病:齿痛, 肿。

  是主津液所生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 痛,大指次指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则寒栗不复,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补 用辰时,曲池,为合土。土生金,虚则补其母。

  泻 用卯时,二间,为荥水,金生水,实则泻其子。

  足阳明胃经,属戊土。起头维,终厉兑,气血俱多,辰时注此。

  是动病:洒洒然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牖而处。甚则欲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谓 厥。

  是主血所生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 唇疹,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伏兔、 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人迎大三倍于寸口。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补 用巳时,解溪,为经火。火生土,虚则补其母。

  泻 用辰时,厉兑,为井金。土生金,实则泻其子。

  足太阴脾经,属己土。起隐白,终大包,多气少血,巳时注此。

  是动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出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寒疟,溏瘕泄,水闭黄胆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趾不用。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补 用午时,大都,为荥火。火生土,虚则补其母。

  泻 用巳时,商丘,为经金。土生金,实则泻其子。

  手少阴心经,属丁火。起极泉,终少冲。多气少血,午时注此。

  是动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

  是主心所生病:目黄胁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