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廉之横脉出血,血变而止。解脉令人腰痛如引带,常如折腰状,善恐;刺解脉,在 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同阴之脉令人腰痛,痛如小锤居其中,怫然肿(小锤,小针);刺同阴之脉,在外踝上绝骨之端,为三 。阳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肿;刺阳维之脉,脉与太阳合 下间,去地一尺所(承山针七分,灸五壮)。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刺之在 阳筋之间,上 数寸衡居,为二 出血(委阳针七分,殷门针五分,灸各三壮)。

  会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干令人欲饮,饮已欲走;刺直阳之脉上三,在跷上 下五寸横居,视其盛者出血(一云承筋禁针)。飞扬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怫然,甚则悲以恐,刺飞扬之脉,在内踝上五寸(一作七寸),少阴之前,与阴维之会(复溜、筑宾俱针三分,灸五壮)。昌阳之脉令人腰痛,痛引膺,目KT KT 然,甚则反折,舌卷不能言;刺内筋为二。在内踝上大筋前、太阴后上踝二寸所(交信穴)。散脉令人腰痛而热,热甚生烦,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则遗溲;刺散脉在膝前骨肉分间,络外廉束脉,为三 (地机穴)。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刺肉里之脉为二 ,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腰痛侠脊而痛至头,KT KT 然,目KT KT 欲僵仆;刺足太阳 中出血(KT KT 一作,刺足太阳、阳明;上热,刺足厥阴;不可以俯仰,刺足少阳;中热而喘,刺足少阴,刺中出血。腰痛上寒不可顾,刺足阳明(阴市、三里);上热,刺足太阴(地机);中热而喘,(涌泉、大钟);大便难,刺足少阴(涌泉);少腹满,刺足厥阴(太冲);如折不可以俯仰,不可举,刺足太阳(束骨、京骨、昆仑、申脉、仆参);引脊内廉,刺足少阴(复溜、飞扬);腰痛引少腹控 ,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两髁胂上。以月生死为 数,发针立已(腰髁下第四 ,即下 ,针二寸,灸可三壮),左取右,右取左(痛在左针右,痛在右针左,所以然者,以其脉左右交于尻骨之中故也)。

  卷一 针灸直指

  奇病论

  岐伯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名曰胞之络脉绝也。无治,当十月复。

  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名曰息积。不可灸刺,积为导引服药。

  人身体髀股 皆肿,环脐而痛,名曰伏梁。不可动之(动谓齐其毒药,而击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也。

  人有尺脉数甚,筋急而见,名曰疹筋。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见,则病甚。

  人有病头痛,数岁不已,名曰厥逆。谓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以脑为主,脑逆,故令有病口甘者,名曰脾瘅(瘅,谓热也),谓人数食甘美而多肥,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有病口苦,名曰胆瘅,治之以胆募俞。

  有癃者,日数十溲,此不足也;身热如炭,颈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气逆,此有余也;太阴脉细微如发者,此不足也,五有余,二不足,名曰厥,死不治。

  人初生病癫疾者,名曰胎痫,谓在母腹中感惊,令子发为癫也。

  有病 然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曰肾风。肾风而不能食,善惊,惊已,心气痿者死。

  有病怒狂者,名曰阳厥。谓阳气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治之当夺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铁洛为饮(铁洛、铁浆)。夫生铁洛者,下气疾也。

  卷一 针灸直指

  刺要论

  黄帝问曰:愿闻刺要?岐伯对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后生大病。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脉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肺动则秋病温疟,溯溯然寒栗;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刺肉无伤脉,脉则内动心,心动则夏病心痛;刺脉无伤筋,筋伤则内动肝,肝动则春病热而筋弛;刺筋无伤骨,骨伤则内动肾,肾动则冬病胀腰痛;刺骨无伤髓,髓伤则销铄 酸,体解 然不

  卷一 针灸直指

  刺齐论

  黄帝问曰:愿闻刺浅深之分?岐伯曰: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刺肉无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刺脉无伤皮者,至皮去,不及脉也。所谓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中,无伤肉也;刺肉无伤筋者,过肉中筋也;刺筋无伤骨者,过筋中骨也。此之谓反也。

  卷一 针灸直指

  刺志论

  黄帝问曰:愿闻虚实之要?岐伯对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