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身生疮∶曲池 合谷 三里 绝骨 膝眼
腋肿,马刀疡∶阳辅 太冲
热风瘾疹∶肩 曲池 曲泽 环跳 合谷 涌泉
疡肿振寒∶少海
疥癣疮∶曲池 支沟 阳溪 阳谷 大陵 合谷 后溪 委中 三里 阳辅 昆仑 行
间三阴交 百虫窠



<目录>卷八

<篇名>疮毒门

属性:疔疮生面上与口角∶灸合谷
疔疮生手上∶曲池(灸)
疔疮生背上∶肩井 三里 委中 临泣 行间 通里 少海 太冲
瘰 ∶少海(先针皮上,候三十六息,推针入内,须定浅深,追核大小,勿出核,三上
三下,乃出针) 天池 章门 临泣 支沟 阳辅(灸百壮) 肩井(随年壮) 手三里
痈疽发背∶肩井 委中 又以蒜片贴疮上灸之,如不疼,灸至疼;如疼,灸至不疼,愈
多愈好。
溺水死者,经宿可救∶即解死人衣带,灸脐中。
狂犬咬伤人∶即灸咬处疮上。
蛇咬伤人∶灸伤处三壮,仍以蒜片贴咬处,灸蒜上。
人脉微细不见,或有或无∶宜于少阴经复溜穴上,用圆利针针至骨处,顺针下刺,候回
阳脉,阳脉生时,方可出针。
痈疽疮毒∶同杨氏骑竹马灸法。



<目录>卷八\续增治法

<篇名>中风论

属性:(徐氏书)
且夫中风者,有五不治也。开口、闭眼、撒屎、遗尿、喉中雷鸣,皆恶候也。且中风者
,为百病之长,至其变化,各不同焉。或中于脏,或中于腑,或痰或气,或怒或喜,逐其隙
而害成也。中于脏者,则令人不省人事,痰涎壅,喉中雷鸣,四肢瘫痪,不知疼痛,语言
謇涩,故难治也。中于腑者,则令人半身不遂,口眼 斜,知痒痛,能言语,形色不变,
故易治也。治之先审其症,而后刺之。其中五脏六腑形症各有名,先须察其源,而名其症,
根据标本刺之,无不效也。
一、肝中之状,无汗恶寒,其色青,名曰怒中。
二、心中之状,多汗怕惊,其色赤,名曰思虑中。
三、脾中之状,多汗身热,其色黄,名曰喜中。
四、肺中之状,多汗恶风,其色白,名曰气中。
五、肾中之状,多汗身冷,其色黄,名曰气劳中。
六、胃中之状,饮食不下,痰涎上壅,其色淡黄,名曰食后中。
七、胆中之状,目眼牵连,酣睡不醒,其色绿,名曰惊中。



<目录>卷八\续增治法

<篇名>国中风急救针法

属性:(《乾坤生意》)
凡国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涎壅滞,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
刺手十指十二井穴,当去恶血。又治一切暴死恶候,不省人事,及绞肠痧,乃起死回生妙诀
少商二穴,商阳二穴 中冲二穴 关冲二穴 少冲二穴 少泽二穴



<目录>卷八\续增治法

<篇名>中风瘫痪针灸秘诀

属性:(《乾坤生意》)
中风口眼 斜∶听会 颊车 地仓
凡 向左者,宜灸右;向右者,宜灸左,各 陷中二七壮,艾炷如麦粒大,频频灸
之,取尽风气,口眼正为度。
一法∶以五寸长笔管,插入耳内,外以面塞四围竹管上头,以艾灸二七壮,右 灸左
、左 灸右。
中风风邪入腑,以致手足不遂∶百会 耳前发际 肩 曲池 风市 足三里 绝
凡觉手足麻痹,或疼痛良久,此风邪入腑之候,宜灸此七穴。病在左灸右,在右灸左,
候风气轻减为度。
中风风邪入脏,以致气塞涎壅,不语昏危∶百会 大椎 风池 肩井 曲池 足三里
凡觉心中愤乱,神思不怡,或手足顽麻,此风邪入脏之候,速灸此七穴,各五七壮。如
风势略可,凡遇春、秋二时,常灸此七穴,以泄风气;若素有风人,尤当留意。
中风鼻塞不闻,时流清涕,偏正头风,及生白屑,惊痫,目上视不识人∶囟会(灸)
中风头皮肿,目眩虚,振寒热,目疼不能远视∶上星(针灸)
中风风痫,螈 等症∶印堂(针灸)
中风头项急,不能回顾∶风府(针)
中风手不能举∶阳池(针灸)
中风腕酸,不能屈伸,指痛不能掌物∶外关(针灸)
中风手弱不仁,拘挛不伸∶手三里(针灸)
中风痰咳,肘挛,寒热惊痫∶列缺(针灸)
中风惊怖,声音不出,肘腕酸疼∶通里(针灸)
中风腰胯疼痛,不得转侧,腰胁相引∶环跳(针灸)
中风转筋拘急,行步无力疼痛∶昆仑(针灸)
中风脚腿麻木,冷痹冷痛∶阳陵(针灸)
中风腰背拘急∶委中(针)
中风脚膝疼痛,转筋拘急∶承山(针灸)
治虚损五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