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目内 、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

  临泣二穴男通 带脉。

  外关二穴女通 阳维脉。(合于目内 、耳后、颊、颈肩)。

  列缺二穴主通 任脉。

  照海二穴客通 阴跷脉。(合于肺系、咽喉、胸膈)。

  卷之四 窦文真公八法流注

  八法主治病证

  公孙二穴通冲脉,脾之经,在足大指内侧本节后一寸陷中。令病患坐合两掌相对取之,主治三十一证。

  凡治后证,必先取公孙为主,次取各穴应之。

  九种心疼,一切冷气。

  大陵二穴 中脘一穴 隐白二穴。

  痰膈涎闷,胸中隐痛。

  劳宫二穴 膻中一穴 间使二穴。

  脐腹胀满,气不消化。

  天枢二穴 水分一穴 内庭二穴。

  胁肋下痛,起止艰难。

  支沟二穴 章门二穴 阳陵泉二穴。

  泄泻不止,里急后重。

  下脘一穴 天枢二穴 照海二穴。

  胸中刺痛,隐隐不乐。

  内关二穴 大陵二穴 中二穴。

  两胁胀满,气攻疼痛。

  阳陵泉二穴 章门二穴 绝骨二穴(一名悬钟)

  中满不快,翻胃吐食。

  中脘一穴 太白二穴 中魁二穴(一名阳 )

  气膈五噎,饮食不下。

  膻中一穴 三里二穴 太白二穴胃脘停痰,口吐清水。

  巨阙一穴 厉兑二穴 中脘一穴中脘停食,疼刺不已。

  解 二穴 太仓一穴(一名中脘穴) 三里二穴呕吐痰涎,眩晕不已。

  丰隆二穴 中魁二穴 膻中一穴心疟令人心内怔忡。

  神门二穴 心俞二穴 百劳一穴(即大椎穴)

  脾疟令人怕寒,腹中痛。

  商丘二穴 脾俞二穴 三里二穴肝疟令人气色苍苍,恶寒发热。

  中封二穴 肝俞二穴 绝骨二穴肺疟令人心寒怕惊。

  列缺二穴 肺俞二穴 合谷二穴肾疟令人洒热,腰脊强痛。

  大钟二穴 肾俞二穴 申脉二穴疟疾大热不退。

  间使二穴 百劳一穴 绝骨二穴疟疾先寒后热后 二穴 曲池二穴 劳宫二穴疟疾先热后寒。

  曲池二穴 百劳一穴 绝骨二穴疟疾心胸疼痛。

  内关二穴 上脘一穴 大陵二穴疟疾头痛眩晕,吐痰不已。

  合谷二穴 中脘一穴 列缺二穴疟疾骨节酸痛。

  魄户二穴 百劳一穴 然谷二穴疟疾口渴不已。

  关冲二穴 人中一穴 间使二穴胃疟令人善饥而不能食。

  厉兑二穴 胃俞二穴 大都二穴胆疟令人恶寒怕惊,睡卧不安。

  临泣二穴 胆俞二穴 期门二穴黄胆四肢俱肿,汗出染衣。

  至阳一穴 百劳一穴 腕骨二穴 中脘一穴 三里二穴黄胆,遍身皮肤及面目小便俱黄。

  脾俞二穴 隐白二穴 百劳一穴 至阳一穴 三里二穴 腕骨二穴疸,食毕则头眩心中拂郁,遍体发黄。

  胃俞二穴 内庭二穴 至阳一穴 三里二穴 腕骨二穴 阴谷二穴酒疸,身目俱黄,心中俱痛,面发赤斑,小便赤黄。

  胆俞二穴 至阳一穴 委中二穴 腕骨二穴女痨疸,身目俱黄,发热恶寒,小便不利。

  关元一穴 肾俞二穴 然骨二穴 至阳一穴内关二穴 阴维脉。心包络之经,在掌后二寸两筋之间陷中,令患人稳坐仰手取之,主治二十五证。

  中满不快,胃脘伤寒。

  中脘一穴 大陵二穴 三里二穴中焦痞满,两胁刺痛。

  支沟二穴 章门二穴 膻中一穴脾胃虚冷,呕吐不已。

  内庭二穴 中脘一穴 气海一穴 公孙二穴脾胃气虚,心腹胀满。

  太白二穴 三里二穴 气海一穴 水分一穴胁肋下疼,心脘刺痛。

  气海一穴 行间二穴 阳陵泉二穴痞块不散,心中闷痛。

  大陵二穴 中脘一穴 三阴交二穴食 不散,人渐羸瘦。

  腕骨二穴 脾俞二穴 公孙二穴食积血瘕,腹中隐痛。

  胃俞二穴 行间二穴 气海一穴五积气块,血积血癖。

  膈俞二穴 肝俞二穴 大敦二穴 照海二穴脏腑虚冷,两胁痛疼。

  支沟二穴 建里一穴 章门二穴 阳陵泉二穴风壅气滞,心腹刺痛。

  风门二穴 膻中一穴 劳宫二穴 三里二穴大肠虚冷,脱肛不收。

  百会一穴 命门一穴 长强一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