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八脉主治诸证,用之无不捷效,但临时看证,先取主治之穴,次取随证各穴而应之
。或行针,或着艾,在乎用之者之能以临时机变,活法施之,不可独拘于针也。



<目录>

<篇名>卷之五

属性:此金针赋,乃先师秘传之要法。得之者,每每私藏而不以示人,必待价之金乃可得也
。予
当见之,则用针之法,尽于此矣。



<目录>卷之五

<篇名>金针赋序

属性:大明洪武庚辰仲春,予学针法。初学于洞玄先生,孟仲倪公。明年公没过维阳,又学于
东隐
湖间

不臻效。永乐己丑,惜予遭诬,徙居于民乐耕锄之内,故退寓西河,立其堂曰“资深”,其
号曰“泉石”。心以遁守自娱,过者皆曰此读书耕者之所也。凡有疾者求治,不用于针,多
用于灸,自是梓岐风谷之法荒废,而名不闻。非不以济人之心为心,盖不欲取誉于时矣。今
也,予年向暮,髭鬓皆霜,恐久失传,拳拳在念,正统己未春末,养疾之暇,阅其所传针法
之书,繁而无统,于是撮其简要,不愧疏庸,编集成文,名曰“金针赋”。金乃世之宝也,
非富贵不能得之,岂贫贱所能有也。名其金,称其贵也。贵能劫疾于顷刻之间,故以观夫发
端,而嗟夫结之,则深叹美其法,而有收效之捷异耳。篇中首论头病取足,左病取右,男
女早晚之气,手足经络顺逆之理;次论补泻下针,调气出针之法;末论治病驱运气血,通接
至微之妙,而又叮咛勉其学人,务必以尽精诚,则可以起沉 之疾。言虽直简,其义详明,
尤其贯穿次第有序,使后之学人易为记诵,其传不泯。俟他日有窦汉卿复出,而攻之熟,造
之深,得于心而应手,显用光大,必念乎今之删繁撮简成文者谁欤。是亦遗言于后也,必学
者敬之哉。
\x时正统四年己未岁八月既望\x



<目录>卷之五

<篇名>梓岐风谷飞经撮要金针赋

属性:观夫针道,捷法最奇。须要明于补泻,方可起于倾危。先分病之上下,次定穴之高低。
头有
在下而晚在上,用之必识其时。午前为早属阳,午后为晚属阴。男女上下,凭腰分之。手足
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阴升阳降,出入之机。逆之者,为泻
为迎;顺之者,为补为随。春夏刺浅者以瘦,秋冬刺深者以肥。更观原气之浓薄,刺分浅深
之尤宜。
原夫补泻之法,妙在呼吸手指。男子者,大指进前左转,呼之为补,退后右转,吸之为
泻,
,提
摇而退之,出针之法;动而进之,催针之法;循而摄之,行气之法。搓则去病,弹则补虚。
肚腹盘旋,扪为穴闭。沉重豆许曰按,轻浮豆许曰提。一十四法,针要所备。补者一退三飞
,真气自归;泻者一飞三退,邪气自避。补则补其不足,泻则泻其有余。有余者为肿为痛,
曰实;不足者为痒为麻,曰虚。气速效速,气迟效迟。死生富贵,针下皆知。贱者硬而贵者
脆,生者涩而死者虚。候之不至,必死无疑。
且夫下针之法,先须爪按,重而切之,次令咳嗽一声,随咳下针。凡补者呼气,初针刺
至皮
为极处,就当补之。再停良久,却须退针至人之分,待气沉紧,倒针朝病。进退往来,飞经
走气,尽在其中矣。凡泻者吸气,初针至天,少停进针,直至于地,得气泻之。再停良久
,却须退针,复至于人,待气沉紧,倒针朝病,法同前矣。其或晕针者,神气虚也,以针补
之,以袖捣之口鼻而气回,热汤与之,略停少顷,根据前再施之。
及夫调气之法,下针至地之后,复人之分。欲气上行,将针右捻,欲气下行,将针左捻
。欲
气至。以龙虎升腾之法,按之在前,使气在后;按之在后,使气在前,运气走至疼痛之所,
以纳气之法,扶针直插,复向下纳,使气不回。若关节阻涩,气不过者,以龙虎龟凤通经接
气。大段之法,驱而运之,仍以循摄爪切,无不应矣。此通仙之妙。
况夫出针之法,病势既退,针气微松;病未退者,针气如根,推之不动,转之不移,此
为邪
,方可出针豆许,摇而停之。补者吸之去疾,其穴急扪;泻者呼之去徐,其穴不闭。欲令腠
密,然后调气,故曰下针贵迟,太急伤血;出针贵缓,太急伤气。以上总要,于斯尽矣。
考夫治病之法有八∶一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
按,

以九六之法,则先补后泻也。四曰阴中之阳,先热后寒,深而浅,以六九之方,则先泻后补
也。补者直须热至,泻者务待寒侵,犹如搓线,慢慢转针。盖法在浅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