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神灸经纶
书名:神灸经纶
作者:吴亦鼎
朝代:清・咸丰六年
年份:公元1851年



<目录>

<篇名>引言

属性:尝闻古之医者识天时知气运通四诊之精微熟诸经之奇正洞见垣一方人神乎伎矣故自
灵素传书
但其书有论无方特示人以大经大法令心领而神悟惟针灸之治语焉必详以针灸有定穴不得不辨明经络指
示荣俞使后之业此者得按经而取穴也以是知古圣人
其用心之细而立法之密欤夫针灸由来久矣灵枢为针灸之宗本自后明医辈出殆且百家如扁鹊仓
公张机元化以及东垣河间丹溪诸贤此皆名之最着者无不各有着述发明先圣之经义秦汉而下代
有传人至明有越人张会卿集诸家之要旨着为类经而针灸之学益显然犹有未尽者惟我
国朝纂宗鉴一书为医林之总汇如众水之归宗其言针灸审穴分寸的无差谬诚哉卓越千古惜
医流学焉者寡治针者百无一二治灸者十无二三惟汤液之治比比皆然是岂汤液易而针灸难欤非
也凡人受天地之气以生莫不具有经络脏腑其中病也或在经在络入腑入脏则必待明经络脏腑者
方可以去病岂为汤液者可舍经络脏腑而别为治乎吾知必无是理也然则何为治此者多而习彼者
寡盖以汤液之治易于藏拙其用柔而取效可缓即彼读汤头记本草者遂可以医名若夫针灸之治苟
不明经络俞穴无从下手且其用刚而得失易见人之不乐为此而乐为彼者由此故也不知针灸汤液
其为用不同而为医则一也独是用针之要先重手法手法不调不可以言针灸法亦与针并重而其要
在审穴审得其穴立可起死回生所以古人合而言之分而用之务期于中病而已矣是编置针言灸非
以针
难而灸易以针之手法未可以言传灸之穴法尚可以度识也苟能精意讲求由灸而知针由针而知道
绍先圣之渊源补汤液所不及其功效岂浅鲜哉爰命孙云路草订成编以为家藏备要云尔
\x时\x
\x咸丰元年岁次辛亥仲秋月古歙吴亦鼎砚丞氏自志\x



<目录>卷之一

<篇名>说原

属性:粤稽古昔疗民疾病有医药而无方书素问辨症论治经络详明灵枢多言针灸温凉补泻法
密而用神
自秦汉以下方书出而针灸之治鲜有传人原针有九视病之轻重虚实用以手法刺浅刺深呼吸运动

间须要医者与病患息息相通方能愈病非神而明之者莫能窥其奥旨灸法要在明症审穴症不明则
无以知其病之在阳在阴穴不审则多有误于伤气伤血必精心体究然后可收灸治之全功而见愈病
之神
速也凡人之血气精神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气有阻逆则阳脉不和而神无所守血有凝滞则阴
脉不和而精日有亏内伤于七情外感于六气皆足为气血病灸者温暖经络宣通气血使逆者得顺滞
者得行诚前圣之妙用而惠人于无穷也且有风寒卒中危在须臾用药有所不及灸得其要立可回生
医家取效见功莫过于此者后人难在取穴遂与针法并废而不
究心至病有可生而无生之之法任其枉死良可悲也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
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人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学
者不可不知也



<目录>卷之一

<篇名>蓄艾

属性:凡物多用新鲜惟艾取陈久者良以艾性纯阳新者气味辛烈用以灸病恐伤血脉故必随时
收蓄风干
净去尘垢捣成熟艾待三年之后燥气解性温和方可取用用时复以手细揉坚团作炷或大或小临症
随宜酌用庶无有误



<目录>卷之一

<篇名>下火

属性:灸法下火宜用阳燧火珠承日取太阳之火其次用线香火或麻油灯蜡烛火以艾茎烧点于
炷艾润灸
疮至愈不痛也其戛金击石钻燧入木之火皆不可用邵子云火无体因物以为体金石火伤神多汗
桑火伤肌肉柘火伤气脉枣火伤肉吐血橘火伤营卫经络榆火伤骨失志竹火伤筋损目南齐书载武帝
时有沙门从北齐 赤火来其火赤于常火而小云以疗疾贵贱争取之灸至七炷多验吴与杨道庆
疾二十年灸之即瘥咸称为圣火诏禁之不止不知此火何物之火也故灸病下火最宜选慎若急卒惊

取用竹木之火非徒无益而反有损人以为灸无功效而不知用火之过误也



<目录>卷之一

<篇名>坐向

属性:古法灸病令病患春坐东向西夏坐南向北秋坐西向东冬坐北向南后八易要春向东夏向
南秋向西
冬向北顺迎四时之生气理为近似然准此为定向尽人所同但人各有定命各有五行生克制化不若
遵宪书九宫男女定命坐旺迎生为准的如一宫立命干兑为生坎为旺坐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