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头部

属性:前发际至后发际折作十二节,为一尺二寸。前发际不明者,取眉心上行三寸;后发际不
明者,取大椎上行三寸;前后发际不明者,共折作一尺八寸。
横寸以眼内 角比至外 角,为一寸。头部横寸并用此法。
神庭至曲差、曲差至本神、本神至头维,各一寸半。自神庭至头维共四寸半。



<目录>折量法

<篇名>背部

属性:大椎穴下至尾 ,共二十一椎,通折作三尺。
上七椎,每椎一寸四分一厘,共九寸八分七厘。
中七椎,每椎一寸六分一厘。
十四椎与脐平,共二尺一寸一分四厘。
下七椎,每椎一寸二分六厘。
第二行夹脊,各寸半,除脊一寸,共折作四寸,分两旁。第三行夹脊各三寸,除脊一寸
,共折作七寸,分二旁。



<目录>折量法

<篇名>腹部

属性:横寸∶膺部、腹部并用乳间横折作八寸。腹部应有横寸,悉根据上法。
直寸∶中行心蔽骨下至脐共折作八寸。人若无心蔽骨者,取歧骨下至脐心,共折九寸取
脐中至毛际横骨,折作五寸。
天突至膻中为准,折作六寸八分,下行一寸六分,为中庭。上取天突,下至中庭,共折
作八寸四分。



<目录>折量法

<篇名>手足部

属性:并用同身寸取之。



<目录>

<篇名>补泻手法

属性:臣瑾曰∶夫针灸有劫病之功者,在于手法而已。倘穴不得其真,功罔奏矣;穴得真矣,
补泻不得其道,亦徒然矣。
宏纲先生有曰∶世俗所谓补泻之法,补者,以大指向外;泻者,以大指向内,此谬之甚
世医之所谓泻,针法之所谓补也;其补者,针法之所谓泻也。孰不知补泻之法,体之左,有
左补泻之法;右,有右补泻之法,随气血所行而治之。不合其理,孰为其治?又曰∶《素问
》内言针而不灸,灸而不针。庸医针而复灸,灸而复针。后之医者不明轩歧之道,针而复灸
,灸而复针者有之。孰不知书中所言某穴在某处,或针几分,灸几壮。此言若用针,当用几
分;若用灸,当灸几壮。谓其穴灸者不可复针,针者不可复灸。今之医者,凡灸必先灸三壮
,乃用针,复灸数壮谓之透,火艾之说是,不识书中之意,不明轩歧之旨,深可慨也。传曰
∶愚而好自用,良有以也。昔宏纲先生亦常言,惟腹上用针,随灸数壮,以固其穴亦可,他
处忌之,不可以一例用之。此医家权变之说也,不可不知。



<目录>补泻手法

<篇名>泻诀直说

属性:臣瑾曰∶宏纲先生授曰∶取穴即正,左手大指掐其穴,右手置针于穴上,令患人咳嗽一
随咳纳针至分寸。候数穴针毕,停少时用右手大指及食指持针,细细动摇进退,搓捻其针如
手颤之状,谓之“催气”。约行五、六次,觉针下气紧。却用泻法,如针左边,用右手大指
食指持针,以大指向前,食指向后,以针头轻提往左转。如有数针,候根据此法俱转毕。仍用
右手大指食指持针,却用食指连搓三下,谓之“飞”。仍轻提往左转,略退针半分许,谓之“
三飞一退”。根据此法行至五、六次,觉针下沉紧是气至极矣,再轻提往左转一、二次。如针右
边,以左手大指食指持针,以
针右边泻法。欲出针时,令病



<目录>补泻手法

<篇名>补诀直说

属性:臣瑾曰∶昔宏纲先生授曰∶凡人有疾,皆邪气所凑,虽病患瘦弱,不可专行补法。《经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如患赤目等疾,明见其为邪热所致,可专行泻法。其余诸疾,
只宜平补平泻。须先泻后补,谓之先泻其邪,后补真气。此乃先生不传之秘诀也。如人有疾
,根据前法针,用手法催气、取气,泻之既毕,却行补法。令病患吸气一口,随吸转针,如针
左边,捻针头转向右边,以我之右手大指食指持针,以食指向前,大指向后,仍捻针深入一
、二分,使真气深入肌肉之分。如针右边,捻针头转向左边,以我之左手大指食指持针,以
食指向前,大指向后,仍捻针深入一、二分。如有数穴,根据此法行之即毕,停少时,却用手
指于针头上轻弹三下,如此三次。仍用我之左手大指食指持针,以大指连搓三下(谓之“飞
”),将针深进一、二分,以针头转向左边,谓之“一进三飞
沉紧,或针下气热,是气至足矣。令病患吸气一口,随



<目录>

<篇名>穴法图

属性:\r穴法图\pe-e3.bm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