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 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兰 江 赋

杨氏集

担截之中数几何?有担有截起沉疴。

我今咏此兰江赋,何用三车五辐歌。

先将此法为定例,流注之中分次第。

胸中之病内关担,脐下公孙用法拦。

头部须还寻列缺,痰涎壅塞及咽干。

噤口咽风针照海,三棱出血刻时安。

伤寒在表并头痛,外关泻动自然安。

眼目之症诸疾苦,更须临泣用针担。

后溪专治督脉病,癫狂此穴治还轻,

申脉能除寒与热,头风偏正及心凉。

耳鸣鼻衄胸中满,好把金针此穴寻。

但遇痒麻虚即补,如逢疼痛泻而迎。

更有伤寒真妙诀,三阴须要刺阳经。

无汗更将合谷补,复溜穴泻好施针。

倘若汗多流不绝,合谷收补效如神。

四日太阴宜细辨,公孙照海一同行,

再用内关施绝法,七日期门妙用针,

但治伤寒皆用泻,要知素问坦然明。

流注之中分造化,常将水火土金平。

水数亏兮直补肺,水之泛滥土能平。

春夏并荥刺宜浅,秋冬经合更宜深。

天地四时同此类,三才常用记心胸,

天地人部次第入,仍调各部一般匀。

夫弱妇强亦有克,妇弱夫强亦有刑,

皆在本经担与截,泻南补北亦须明。

经络明时知造化,不得师传枉费心。

不退至人应莫度,天宝岂可付非人。

按定气血病人呼,撞搓数十把针扶。

战退摇起向上使,气自流行病自无。

流注指微赋

疾居荣卫,扶救者针。观虚实于瘦肥,辨四时之浅深。是见取穴之法,但分阴阳而溪谷;迎随逆顺,须晓气血而升沉。原夫指微论中,c义成赋,知本时之气开,说经络之流注。每披文而参其法,篇篇之旨审寻。复按经而察其言,字字之功明谕。疑隐皆知,虚实总附。移疼住痛如有神,针下获安。暴疾沉疴至危笃,刺之勿误。详夫阴日血引,值阳气留口温针;阳日气引,逢阴血暖牢寒濡。深求诸经,十二作数,络脉十五为周。阴俞六十脏主,阳穴七二腑收。刺阳经者,可卧针而取;夺血络者,先俾指而柔。逆为迎而顺为随,呼则泻而吸则补。浅恙新疴,用针之因,淹疾延患,着灸之由。燥烦药饵而难拯,必取八会;痈肿奇经而蓄邪,歼蜮砭瘳。况夫甲胆乙肝,丁火壬水,生我者号母,我生者名子。春井夏荥乃邪在,秋经冬合乃刺矣。犯禁忌而病复,用日衰而难已。孙络在于肉分,血行出于支里。闷昏针晕,经虚补络须然;痛实痒虚,泻子随母要指。想夫先贤迅效,无出于针;今人愈疾,岂难于医。徐文伯泻孕于苑内,斯由甚速;范九思疗咽于江夏,闻见言希。大抵古今遗迹,后世皆师。王纂针魅而立康,獭从彼出;秋夫疗鬼而获效,魂免伤悲。既而感指幽微,用针须真诀,孔窍详于筋骨肉分,刺要察于久新、寒热。接气通经,短长依法,里外之绝,羸盈必别。勿刺大劳,使人气乱而神隳;慎妄呼吸,防他针昏而闭血。又以常寻古义,由有藏机,通高贤真趣,则超然得悟;逢达人示教,则表我扶危。男女气脉,行分时合,度养时刻,注穴须依。今详定疾病之仪,神针法式。广搜《难》、《素》之秘密文辞;深考诸家之肘函妙臆。故称庐江流注之指微,以为后学之模规。

孙思邈先生针十三鬼穴歌

《针灸大全》

百邪癫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

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应。

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

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

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

三针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垒入二分。

四针掌后大陵穴,入针五分为鬼心。

五针申脉名鬼路,火针三下七钅呈钅呈。

第六却寻大杼上,入发一寸名鬼枕。

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床针要温。

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

九针间使鬼路上,十针上星名鬼堂。

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

十二曲池名鬼腿,火针仍要七钅呈钅呈。

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

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孤穴只单通。

此是先师真妙诀,狂猖恶鬼走无踪。

宋徐秋夫鬼病十三穴歌

《聚英》

人中神庭风府始,舌缝承将颊车次,

少商大陵间使连,乳中阳陵泉有据,

隐白行间不可差,十三穴是秋夫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