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即能收口矣。其有体
虚之人,元气不足,或因郁结伤脾,暴怒伤肝,气凝血滞,或湿气逆于肉凑,或寒邪入于筋
络,或湿痰阻于经隧,或瘀血注于关节,又或病后余邪发散未尽,种种病由,皆因真气不能
营运,使邪气壅滞而为患也。其发为流注也,或结块,或漫肿,或一或三或五或七(流注总
是仄数),此犹未穿,彼又肿起,外候则恶寒发热,饮食减少,脉来细弱。此必培其脾胃,
祛其寒湿,调其营血,脾胃健则血自生而气自营运,岂可不固其本根,妄用寒凉克伐之剂,
而蹈虚虚之戒哉。其发为腿痈也,则漫肿无头,皮色不变,乍寒乍热,时痛时酸,筋屈不伸
,不能转动。苟非大补气血,温经通络,何以能使之消散?更何以使之速起速溃、易敛易愈
也?此虚证属阴之治法。异证同揆,惟贵学人审察而明辨之耳。
阳证流注腿痈,必欲辨明风寒暑热,客于何部经络,总以发表和营。如正旺邪实,宜万
消化坚丸攻透,方能无脓即消,有脓即溃,屡用屡验,切勿以药味峻猛而避之。如溃脓后,
急欲调和脾胃;若久不敛口者,方可补托。如阴寒着骨而发,足不能伸舒,或身不能转动,
必须用阳和汤温经通络,溃后调治与前同。



<目录>卷中

<篇名>辨大腿痈阴包毒论

属性:大腿痈之证,发于内侧者,属肝脾二经;发于外侧者,属胆胃二经。或由于湿热不化,
留滞经络,阻其气血而成;或由于风寒湿外邪侵袭,壅遏不行而结。须辨其色之赤白,审其
证之阴阳,然后施治。势 肿痛者,属湿热,宜清利解毒;平陷坚硬,色不变者,为阴邪凝
结,宜疏散温发;脓溃后,均宜补托。
阴包毒,生于大腿内阴包穴,是足厥阴肝经风热之毒,兼挟湿浊而成。肿高而硬,又名
肫疽。俗言此疽坚硬无脓,殊不知内脓已成,一时不能透出皮肤,须用内托方溃脓,急即针
之。宜服荆防败毒散,或黄 柴胡汤,此汤治腿内近股痈疽,大有神效。



<目录>卷中

<篇名>辨鹤膝风人面疮论

属性:鹤膝风者,以膝肿而 腿枯细,如鹤膝之形而名之也。此证有二∶有发之暴者为水
鹤膝,有发之缓者为旱鹤膝。凡人骤感风寒暑湿,膝中即觉疼痛。三、五日后,腿足不得屈
伸,寒热间作,膝之内外皆肿,色微红, 热光亮,股形渐觉细小,此实邪也,为轻证。若
通其经络、祛其湿热、散其风寒,无难平复而愈。若发之缓者,由足三阴经亏损,风寒湿之
邪乘虚而入,血脉阻滞,不得流行,注膝成病。下股之血脉,有去而无返,是以愈瘦愈冷而
筋愈缩;上腿之血脉,有积而无散,是以愈肿愈热而肌愈削。此证与附骨疽俱系肾虚所致。
盖肾主骨,而臀以下俱属肾,真气衰弱,邪气得以深袭,经久不消,极阴生阳,寒化为热,
而后溃也。若误用寒凉,必成废疾,或挛曲偏枯,或痿弱不起,或坚硬如石为石疽,或日久
始溃、皮肉俱腐为缓疽。必当以桂附治之,以下部道远,非此不能下达,又非此不能入肾经
而宣行也。又小儿鹤膝风,如色红 肿,朝轻暮重,寒热交作者,先以羚羊角散加黄柏、苍
术,或独活寄生汤,先去其湿火,然后温补。若肿硬色白不作脓者,因禀受肾虚,血气不充而
成,宜以六味丸加鹿茸,或虎潜丸补其精血;仍须调补脾胃,以助生化之源。
人面疮者,即鹤膝风破烂所成,以膝有盖骨似额,下两旁有眼,中有高骨似鼻,穿溃腐
坏,宛如人面之形,故名。非真有生出疮形如人之面。前人谓与之肉且能食,有是理乎?要
之,此证冷毒入于骨髓,但有白浆流出,元气消乏,肌肉已死,不能化脓生新,虽有仙术,
亦不能为之收功矣。



<目录>卷中

<篇名>辨膝盖痈疵疽论

属性:膝盖痈,生于膝盖,色红 肿疼痛,属湿火,为气血实。疵疽亦生在膝盖,肿大如痈,
其色不变,寒热往来,属寒凝湿滞,为气血虚。和软为顺,坚硬如石者逆。经云∶肉之小会
为溪。溪者,二肘、二膝、四腕也。凡脾病在溪;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膝;凡筋病皆属于节
,筋乃肝之余,故又属肝。是以溪会有病,皆从脾肾肝三经邪气乘之也。倘两膝俱生,即属
败证,不治。治法∶湿热者,宜清利解毒,萆 化毒汤主之;寒湿者,宜温散和营通络,桂
枝和营汤主之。



<目录>卷中

<篇名>辨委中毒膝眼毒论

属性:委中毒,生于膝湾内委中穴(穴在膝后 中央褶纹陷中),属膀胱经。经曰∶
中毒,由胆经积热流入膀胱,壅遏不行而成。夫膀胱为聚湿之所,热入混淆,注于络脉生痈
,则莫非湿热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