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豁其痰,行
其气;筋 者,生于项侧筋间,形如棋子,坚硬大小不一,或陷或突,久则虚羸,多生寒热,
劳怒则甚,此乃忧愁思虑,暴怒伤肝,故令筋缩,结蓄成核,治当清其肝,解其郁。(《正宗》)
又曰∶如寡妇尼僧,鳏夫庶外家,志不得发,思不得遂,积想在心,过伤精力,此
劳中所得者,最难调治。有此先养心血,次开郁结,益肾安神,疏肝快膈,如归脾汤、
益气养荣汤,俱加香附、青皮、山栀、贝母、木香之类是也。
又曰∶男子不宜太阳青筋,潮热咳嗽,自汗盗汗;女人忌眼内红丝,经闭骨蒸,烦
热后必变为痨瘵。忌用巴霜、牵牛、斑蝥、大黄追蚀等药,往往克伐太过,致其危亡
者多矣。切宜戒之慎之。
又曰∶蛇蟠 ,绕项起核者是。
又曰∶耳项胸腋,骤成肿核,色红微热,寒热头痛,此乃风寒暑热之暴病也。此
证易于消散,宜用荆防败毒散加贝母、夏枯草,不应,再加软坚开郁之品。
又曰∶瓜藤 ,自颈项延及胸腋者是。
冯鲁瞻曰∶凡颈项眉颊,结核久凝,皆为气血太虚,切勿攻克。(《锦囊》)
又曰∶瘰 者,先贤名曰九漏,是由其人阴虚火盛,冲击关津管束之处,而又
过食 炙,风痰热毒,相搏而结成顽核,郁滞不散,久则内溃而为瘰 。治宜养阴和
肝,理脾舒郁,化痰清利,切勿徒事克伐,以损真元。若夫婴儿产下,因胎毒而即患
者,此禀母之肝胆二经火郁气滞,亦宜平肝滋肾化毒为主。盖瘰 之源,虽由于肝,
实根于肾;夫肝火之有余,乃肾阴之不足也。故其本在脏,其末上出颈腋之间,若
浮于脉中,未着于肌肉而为脓血者,易去也。若反其目而视之,赤脉贯于瞳人,如
见一脉,即一岁死;见一脉半,即岁半死;二脉三脉亦如之,若赤脉不见,庶可治也。
其始必发一枚,次必连生大小十数,缠绕项下,先肿作脓,穿破难干,故名漏项。若
在胸旁,或两胁者,此名马刀。至若其口深黑,内溃蚀烂,穿透咽喉,饮食不进,目
肿舌出,耳出黄脓者,不治。更有无故寒热,身体颈项结核如 ,及心胸腹背皆有
坚核而不痛者,此名为结风气肿也。审其是风是火,或虚或实治之。
又曰∶瘰 者,手足少阳蕴热结滞而致也。二经多气少血,所以结核坚而不溃,
延蔓串通。若阳明经则气血多而溃矣,即俗名烂 。惟少阳起者,当从本治,俗医
不知,概以毒药攻之,如负薪救火,为害更甚,元气弱者,反成痨瘵矣。
又曰∶夏枯草能散结气,而有补养血脉之功,能退寒热,虚者尽可用之;若实
者佐以行散之药,外施艾灸,亦渐取效。
又曰∶凡结核或在项,或在臂,或在身,或在耳后,或在顶门,如肿毒不红不
痛,不作脓者,皆是痰注,气滞不散,不外乎曰痰、曰气、曰热三者,久而不已,则
成瘰 。宜早治之。大抵因七情之气郁结,或因饮食之时,触犯恼怒,遂成此疾,妇
人女子患此最多,治宜开郁顺气,利膈化痰,清肺。然未有不由阴虚火旺而有痨瘵
根脚者,更宜兼乎补阴,乃其治也。
周文采曰∶ 生于头项上交接,名蛇蟠 。宜早治之。(《启玄》)
李东垣曰∶瘰 结核,寒热发渴,经久不消者,其人面色痿黄,潮热上蒸,已成脓也。(《十书》)
申斗垣曰∶九漏 名曰野狼漏,其根在肝,因所欲不遂,蓄怒而得。曰鼠漏,其
根在胃,因食鼠飧之物,胃受毒而播于肝。
曰脓漏,其根在胆,因志不遂而得之。曰蝼蛄漏,其根在大肠,因食蝼蛄及蝎虎所
伤之物,误食之而得。曰蜂漏,其根在脾,因食蜜物及蜂毒得之。曰蜈蚣漏,其根在
肺,因食蜈蚣所游之物而得之。曰蛴螬漏,其根在心,因喜之太过而得之。曰瘰 漏,
其根在肾,因食血发及诸肾得之。曰转脉漏,其根在小肠,因惊恐失枕而得之。故
瘰古人称为九漏,此之谓也。
窦汉卿曰∶独形者为结核;续链接者为瘰 。此证原非膏粱之变,乃虚劳气郁
所致。宜服益气养荣之剂,忌用金石暴悍之法,徒伤气血。
又曰∶溃后宜十全大补汤加贝母、香附、远志。
汪省之曰∶瘰 初起者,用四棱铁环按定,针一孔,以纸捻 之,勿令合口,以
绝其源,功效甚速。(《理例》)
胡公弼曰∶夫瘰 者,乃颈项坚结之核也。或在耳前,或在耳后,或在耳下,皆
属手足少阳经多气少血之患也。初如豆粒相似,不觉疼痛,及后长如桃榴梅李之状,
方见疼痛,头眩昏闷,四肢作痛作胀,寒热往来如疟。书云∶有痰核,有气瘰,有
风,有筋 ,有血 ,有串颈鼠尾 。头未破时,如弹丸相似,或一枚,或三五枚,
或多不计其数,累累连连,贯串沿漫,血胀皮薄,而自破出脓者有之;浸淫溃烂者
有之;或医家以刀针烂药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