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以艾火炙之,或以针刀刺之,或
犯尻神恶宿,或破后房事不戒,或受狂风霜雪寒露暴戾之气,或服金石草木诸部恶
毒相攻相反之剂,以致病症日剧。殊不知面为诸阳之首,禁火、禁刀、禁毒,况耳
目口鼻之官,总系一处,比四肢不同,若不保重,命亦难生。何也?面为阳,火气
入之,熏蒸肌肉;刀针刺之,即伤经络;毒药点之,暴剥皮肉。辗转为患,继之以风
邪入之,则头面虚肿,目鼻肿胀,患处日腐,其臭秽难闻,脾胃日削,寒热交作,痛
楚万状,难以尽言。若有五善而无七恶,外敷清凉拔毒之药,内服参术内托之剂,再
合犀角郁金散服之,以拔积毒,其命方可保也,否则难生。(《全书》)
奎光曰∶面痈,大抵属郁,防内攻,宜用碧丹。(方载咽喉门)兼服煎药,外敷三黄散。
<目录>卷十二\颧脸部
<篇名>脸发门主方
属性:\x犀角郁金散\x(窦汉卿) 治面发毒。
犀角 郁金 珍珠 西牛黄 粉甘草 乳香 真粉 辰砂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噙化。
<目录>卷十二\颧脸部
<篇名>颧痈门主论
属性:《心法》曰∶颧痈,初小渐大如榴者,发阳分,由风热而生。初起 红、浮肿、疼
痛,七日即溃,为毒轻、根浅,易愈。颧疽者,发阴分,由积热而生,色紫漫肿,坚
硬、麻木、疼痛,三七方溃,为毒重、根深,难愈。俱发于颧骨尖处,不论左右,皆属小肠经。
澄曰∶治法悉同痈疽,但不可妄用追蚀之药。盖颧部骨多肉少,防其穿溃过深,
致令颧骨倒陷之患,不可不慎。
<目录>卷十二\颧脸部
<篇名>颧骨肉疽门主论
属性:王肯堂曰∶颧骨肉疽,颧骨内卒然而痛,经宿而痛甚,寒热大作,属上焦与阳
明经郁火所致。汗之可消,药宜水酒同煎。(《准绳》)
\r颧骨肉疽\p04-a41a64.bmp\r
《灵枢经》曰∶心病者颧赤,肾病者颧与颜黑。然则当察其色赤者,宜以黄连安
神丸降心火,补心丸养心血;黑者,宜以地黄丸滋肾水,未可专委之阳明郁火也。
<目录>卷十二\颧脸部
<篇名>疔疽门主论
属性:王肯堂曰∶两腮及鼻下 肿生疮,恶血淋漓,此名疔疽,属足阳明胃经。三日
口噤如痉,角弓反张,按之如疔钉着,骨痛不可忍者是也。治之稍缓,则毒攻心,呕
吐不食,昏迷躁乱,谵语者死。(《准绳》)
\r疔疽\p04-a41a65.bmp\r
澄曰∶疔疽者,乃醇酒炙 ,膏粱浓味,或误食自死牛马、宿茶陈菜,食中汗
毒而成。不可妄用刀针,当照疔疮门方法治之。故毋庸另立主方。
<目录>卷十二\颧脸部
<篇名>托腮痈门主论
属性:奎光曰∶托腮痈,生腮下,乃饮食浓味,醇酒热毒所结而成。
<目录>卷十二\颧脸部
<篇名>腮颔发门主论
属性:王肯堂曰∶腮颔发生腮脸,属足阳明经风热所致。(《准绳》)
又曰∶金腮疮,生于颊腮,初如米粒,渐大如豆,久而不治,溃蚀透颊,属阳明
经。治不得法,溃烂不敛,口吐臭痰,喘急神昏者死。
冯鲁瞻曰∶腮痈,乃胃家经络也。(《锦囊》)
又曰∶咽痛颔肿,脉洪大面赤者,羌活胜湿汤加黄芩、甘草、桔梗各五分。
朱丹溪治两腮肿,用细辛、草乌等分为末,入蚌粉、猪脂调敷。口含白梅,置
腮边良久,出涎,肿退消时,肿必先向下。
古一人因惊骇后,常用手指甲掐住两颊,遂致两颊破损,心懊 不安,脉数而
实,诸药不愈。用《活幼方》中牛黄清心凉膈丸,数服而愈。
澄曰∶腮颔发者,其势大,即腮痈,又名鱼腮毒。而金腮疮者,其势小,多生于
嗜酒之人,糟粕之味熏蒸胃腑,是以腮颔结肿 痛。初起,四妙汤主之,寒热加荆
芥、防风、葛根、赤芍;已成加白芷;将溃加穿山甲、皂角刺;溃后四妙汤加白芷
排脓。二三剂脓尽,速于生肌收口,不得妄自追蚀提药,防其透膜。此症全赖补托,
兼戒房事,庶不致收口腮凹,亦可免夫成鱼腮漏,终年淌水也。均照痈疽门治法,毋
庸另立主方。
\r腮颔发\p04-a41a66.bmp\r
<目录>卷十二\颧脸部
<篇名>颐发门主论
属性:王肯堂曰∶颐发生于颧骨之下,腮颔之上,耳前一寸三分,古云不治,属足阳
明胃经热毒上攻。若治不得法,延及咽嗌溃烂,穿口不食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