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渐进,根本渐
实,则余患再无不愈之理。
药必求标本,功莫别于先医后医,若一概之攻补,恐两途之误用。
物理皆有标本。而病之标本,尤莫切焉。身体之标本,五脏为本,六腑为标。五脏主里主血,六腑属表
属气。疾病标本,以初病为本,以传病为标;又以元气为本,病气为标。此所以寒热表里缓急之病,应汗下补
泻和解之方。凡治病者,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若先治其标,后治其本,使邪气滋甚,其病益增。又谓缓则
治其本,急则治其标,假如先得疮疾,而后得泄泻呕吐食少等症,宜舍本从标之法治之,候泻止呕定食进,方
再治疮,余皆仿此。
又说阳变为阴,内外被寒凉克伐。
疮本发于阳者,为痈为热为实为疼,此症易治。患者不觉,以为小恙,不早求治。反
又外受风寒,内伤生冷,或再被医者失于补托,而又以凉药敷围,以图内消,合病家之
意,多致气血冰凝,脾胃伤败,使疮毒变在十一日未出脓之前,情势与好肉相平,不疼
不热,软慢相兼,疮孔止流清稀肥水,更兼身体不热,脉亦细微,饮食厌飧,精神昏短。
有此症者,变入真阴,虽强投温中健脾之剂,不应者,百无一生。如疮变在十五日之后,已
出脓时,毒瓦斯已将外发,如有调摄失宜,误食冷物,忽变为阴者,急投托里温中汤,十
二味异功散,轻者十全大补汤,俱倍加参 桂附以救之。须得疮热作痛,脓出身温,脉
起食进者为吉。但疮原本于阳其人故得多生者有矣。
岂期阴变为阳,首尾得辛热扶衰,病分真似,理究阴阳。
疮本发于阴者,为疽为冷,为硬为虚,此症难治。患者知觉欲生,而故将辛香酒煎大
方热药以助之,医者又欲患处高肿, 热作脓,敷以热药,图其起发,故疮得药性大热,
转阴为阳。其疮虽得微肿微热微痛微脓,但疮形终不似真阳红活,不得真浓黄脓,如此
者不久复归阴矣。但疮原本于阴,其人多死。
凡值此症,若患者方寸不杂,托信于医,而医者又得机关透彻,治法得宜,内外融和,每
每中节,其中亦有可生者,十中一二矣。
既有针工之异说,岂无线药之品详。
凡疮毒既成,当托其脓;脓既成,当用针通,此举世自然之良规也。必当验其生,熟
浅深上下而针之。假如肿高而软者,发于肌肉,脓熟用针,只针四五分;肿下而坚者,发
于节脉,脓熟用针,只在六七分;肿平肉色不变者,毒瓦斯附于骨也,脓熟用针,必须深
入寸许,方得见脓。又轻按热甚便痛者,有脓且浅且稠。重按微热方痛者,有脓且深且
稀。按之陷而不起者,脓未成。按之软而复起者,脓已成。按之都硬不痛者,非脓即瘀
血也,或湿水也。所谓有脓即当针,脓孔宜顺下。若脓生而用针,气血反泄,脓反难成。
若脓熟而不针,腐溃益深,疮口难敛。若脓深而针浅,内脓不出,外血反泄。脓浅而针
深,内脓虽出,良肉受伤。元气虚者,必先补而后针,症随脓退。又有气瘿肿而绵软不
痛者,血瘿肿而内叠成块者,顽毒结之日久,皮腐肉紫,根硬四边红丝缠绕者,以及结核
之症,渐大渐痛渐腐者,以上四症,俱不可轻用针刀掘破。若妄用之,定然出血不止者
立危。但用针之法,妙在脓随针出,而寂然无所知觉也。至于瘿瘤瘰 诸痔诸漏,疔毒
坚硬顽疮,此等症者,若非线药之功,亦不能刻期取效。夫线药乃有五六种,难以概说,
与其各病相应者,亦随症而善用之。
汤散丸丹,要在发而必中,神圣工巧,诚为学人机关。
医善用方,如将善用兵。善于水者,涉海潜波,渡津破浪;善于陆者,穿山越岭,附
葛攀藤;奇偶者鼓舞飞扬,蹊径者浮沉钻凿,弱者可守,强者当敌,此为将用兵之大法。凡
为医者,理皆仿此,其要在知人之强弱,识病之内外,究病之浅深,察时之顺逆,然后
可汗可攻,或吐或下,或宜和解,或宜补益,又知某汤善汗,某散善攻,某丸善和,某丹
善补,因其病而用其方,如矢发机,投之必中,中之必胜,胜之则病无不愈之理,此为
用方之大法也。又如望闻问切,神圣智巧,亦可兼之。所谓望其形而通其神,闻其声而明
其圣,问其由而得其工,切其脉而续其巧。此四者,诚为初学之绳墨也。
至于千万百症,难将说尽短长。
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方不心契,症不意会,如疏淡之交,寡
游之地。性情情势不切,何以便托用哉!故药不应病,病不应药,即此据也。
治在活法,贵在审详。
动静世务不同,劳逸机关亦异。昔之受病,从外而来,今之受病,从内而发。又古
者多实,设方宜散宜宣,今者多虚,治法宜滋宜补。若医者不识古知今,一概施与,必
多致其夭亡者也。用之必得其当,医斯可以称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