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各三钱服之,即索饮食,并鸭子二枚,自后日进前药二剂,肉腐脓溃而愈。锦衣傅允承 母,年逾七十,腰生一 ,作痒异常,脉浮数而反恶寒。余曰∶此疮疽之症也,未溃而先 弱,何以收敛,况大便不通,则其气已竭,治之无功。其子恳请,不得已,用六君加藿香、
神曲,数剂,饮食渐进,大便始通。更用峻补之剂,溃而脓清,作渴,再用参、 、当归、
麦门、五味、熟地而渴止。允承喜曰∶吾母可无虞矣!余曰∶尚难收敛,先日之言也。彼 疑,遂速他医,卒致不起。
<目录>卷中<篇名>生白痂切护勿触论第三十四属性:伍氏曰∶痈溃之后,败肉渐去,新肉渐生,日见堆阜,方成白膜新肉,当滋养平复无 虞。大凡疮口未可速合,日用猪蹄汤洗去恶浊,外敷生肌膏、神异膏,毒脓出尽,可用圣效 散以合疮口,更慎起居,节饮食,戒七情,否则虚症蜂起,多致不救。慎之!
\x愚按∶\x前症,败肉去而新肉生者,须先微赤,四沿渐生白膜者,此胃中生气也,用四君 子汤以培补之。若赤甚者,血虚而有火也,用四物加参、 、白术以调补之,若赤而不生膜 者,气虚也,用四君加当归、黄 ,若色白而无神者,气血俱虚也,用十全大补加姜、桂。
如不应,急加附子。大凡疮疽溃后,败肉渐去,新肉渐生,此乃脾胃之气充实也。若恶浊已一 去,宜用当归膏。
<目录>卷中<篇名>体察爱护论第三十五属性:伍氏曰∶痈疽一症,病患当自体察。凡初作,先以墨围患处,却视浮沉聚散,脓出视其 多少,肉生视其阔狭,饮食视其美恶,脏腑防其秘泄,疮口防其奢裂。宜戒怒节劳,调补元 气,保爱体察,慎不可忽。
\x愚按∶\x前论,即丹溪先生所云,痈疽当先助胃壮气,使根本坚固。东垣先生教人以饮食 有节,起居有时。素问反复言之,可不慎哉。太凡泄泻,易损元气,肿疡犯之,不能成脓,
溃疡犯之,不能生肌,患者慎之。
\x附治验\x 太守朱阳山之内,年五十二,四月四日,背当心生疽如栗,三日渐大,根盘五寸许,不 肿痛,不寒热,脉微而沉。余曰∶实则痛,虚则痒,不发不治,溃而不敛亦不治。乃与大补 阳气之剂,色白而黯,疮势如故,神疲食减,小便淋涩。乃与大补气血,加姜、桂二剂,疮 亦不起。十五日涉怒呕泻并作,复与大补药一剂,疮仍不起,留前药二剂,昏愦不服。或劝 之,省悟,根据方连进七剂,十六日疮起而溃,色红而淡。十九日与大补二十余剂,后因劳自 汗,口干舌强,太阳发际、脑顶俱胀,此血气俱虚,肝胆火上炎,用补中益气加山栀、芍 药,顿愈。但内热少睡,手足发热,不时霍热,用逍遥散加山栀,热退,复用归脾汤,疮亦 愈。计疮发及敛,凡四十二日,未尝一用攻疮之药。
江阴举人陈鸣岐,寓京患背疽,用大补之剂而愈。翌日欲回,先期设席作谢,对谈如 常。是晚得家信,大拂其意,恼怒发热作渴,食梨子少许,至夜连泻数次,早促余视,脉已 脱矣,竟至不起。夫梨者,利也, 利下行之物,凡脾胃虚寒,产妇金疮者,皆当忌之。
<目录>卷中<篇名>用香药调治论第三十六属性:伍氏曰∶气血闻香则行,闻臭则逆。大抵疮疡多因营气不从,逆于肉理,郁聚为脓,得 香味,则气血流行。故当多服五香连翘汤、万金散、金粉散。凡疮本腥秽,又闻臭触则愈 甚,若毒入胃则咳逆,古人用之,可谓有理。且如饮食调令香美以益脾土,养其真元,可保无虞矣。
\x愚按∶\x前症说见第十八、十九。
<目录>卷中<篇名>饮食居处戒忌第三十七属性:李氏云∶病疽之人,当戒酒面炙爆腌腊法酒、生冷油腻鸡鹅鱼腥之类,起居七情,尤当 深戒。卧室洁净馨香,使气血流畅,仍忌僧道孝子、产妇经妇、鸡犬猫畜。若背疽难于隐 几,宜用绿豆十斗作一袋,隐伏其上,解毒凉心也。
\x愚按∶\x前论,慎起居,薄滋味,恐病者好动四体,甘嗜性热性寒之物,使火益炽而胃气 益衰,则所患淹滞不愈,又谁咎哉?不若预为之防,当以古人之言为戒。如绿豆性寒,主丹 毒烦热风疹,或金石所发,实热烦渴,饮食如常,症属纯阳者宜用,否则不可用也。
<目录>卷中<篇名>论医者更易良方第三十八属性:李氏云∶常见世间医者,每有妙方,秘而不传,或更改以惑人,诚可恶也。余思西华麦 饭石膏,守死不传,其立心私刻,君子责之矣。昔赵公宣教,字季修,来宰龙泉,兼程而 进,患鼻衄,日出数升,时家兄教以服藕汁地黄膏。赵叩诸医云,此为戒服之剂,乃数易医 无效。家兄阴馈前汁,服三日而疾愈。兄曰∶此即前所献之方。赵惊叹曰∶向非医者谲计以 惑我,早信此方,岂久受困耶。今以屡试屡验,不可易者,如因热毒冲心而呕,用内托散 (一名万全散);因脾胃虚弱而呕,嘉禾散;热毒肿痛,麦饭石膏;阴虚作渴,加减八味丸。
此四方屡为医人眩惑,使人勿用,深悯患者之受苦,故举赵公之事以例之。
愚窃以为方者,仿也,仿病因以立方,非谓《内经》无方也。若执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