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8-外科

30-外科精要-第11页

牢 ,未有脓也。若半软半 ,已有脓也。又按肿上,不热者为无脓。热甚者为有脓,宜急破之。
\x愚按∶\x疮疡毒瓦斯已结而不发者,法当补其血气,使脓速成而针之。其脓既溃,宜培养脾 胃以生肌敛口。大凡疮疡脓血既溃,当大补血气为先,虽有他症,当以末治。
\x附治验\x 二守施希禄,项患毒,脓已成,因畏针, 延至胸,色赤如霞,其脉滑数,饮食不进,
月余不寐,肢体甚倦。此气血虚,而不能溃也。余针之,肿出即睡,觉而思食,用托里药,
两月而愈。
州守胡延器,脓熟不溃,倦怠发热。余为针之,脓遂涌出,已而发热恶寒,大渴不止,
此虚之极也。服人参黄 汤二剂,热愈甚,又二剂始应。再以当归补血汤数剂渐痊。
一老人,腿患痈,脓自溃,忽发昏瞀,脉细微,此血虚极也。以大补之剂而苏。
一弱人,流注内溃,出败脓五六碗,是时口眼歪斜。以独参汤加附子二钱,二剂少愈,
更以十全大补之剂,月余而痊。大抵疮疡脓血既泄,当大补气血为先,虽有他症,当以末 治之。
<目录>卷中<篇名>论疮口冷涩难合第三十二属性:治痈久不合,其肉白而脓少者,此气血俱虚,不能潮运,而疮口冷涩也。每日用艾叶一 把煎汤,避风热洗,及烧松香烟熏之,更以神异膏贴之,必须守禁调理,否则不效。
\x愚按∶\x前症,果因寒邪凝滞气血,不能荣卫,宜用斯法祛散寒邪,补接阳气,其功甚大。
若因血气虚弱,不能潮会疮口,必用补脾胃生气血为善。丹溪先生云∶诸经惟少阳、厥阴之 生痈疽,宜预防之,以其多气少血也。血少而肌肉难长,疮久未合,必成败症。苟反用驱利 毒药,以伐其阴分之血,祸不旋踵矣。
\x附治验\x 地官李孟卿,环跳穴患疽,内服外敷,皆败毒寒剂,因痛极刺之,脓瘀大泄,疮口开 张,其色紫黯,右关脉浮大。此胃气复伤,不能荣于患处也。余以豆豉饼、六君子加藿香、
砂仁、炮姜数剂,由是胃气醒而饮食渐进,患处暖而肌肉渐生,再以十全大补汤而愈。
大尹都承庆,患附骨疽,内痛如锥,外色不变,势不可消。喜其未用寒剂,只因痛伤胃 气,而不思饮食,用六君子汤治之,饮食少进。更以十全大补,二十余剂而脓成,针去。仍 以大补汤倍用参、 、归、术,加麦门、五味、远志、贝母,数服,脓渐止,而疮亦愈。按 二症,盖因湿热滞于肉理,真气不能运化。其始治宜实脾土,和气血,隔蒜灸,而疽自消矣。
\x治背疽糁药方\x 李氏云∶龙游有患背疽者,大溃,五脏仅隔膜耳,自谓必死,用鲫鱼去肠,实以羯羊粪,烘 焦为末,干糁之,疮口自收。此出洪氏方,屡用有效,故附于此,须候脓少欲生肌肉时用之。
\x附治验\x 黄汝耘,患发背,用生肌药益溃,大便泄泻,其脉微缓。余谓脾胃虚,先用二神丸以止 其泻,次用大补药以固其本,更用猪蹄汤洗患处,用黄 末以涂其外。喜其初起曾用艾灸,
毒不内攻,两月而愈。
许鸿胪,发背十余日,肿硬木闷,肉色不变,脉沉而实,此毒在内。先以黄连内 汤,
更以消毒托里药,其毒始发。奈欲速愈,急用生肌药,患处如负石,身如火 ,遂致不起。
<目录>卷中<篇名>用药温凉须防秘泄论第三十三属性:伍氏曰∶凡疮家皆宜宣去其毒,荡涤陈 ,宜用神仙追毒丸、六味车螯散、五香连翘 汤、千金漏芦汤,更当详辨禀赋强弱,临时加减。大抵治疮要法,须脏腑坚而不秘,通而不 泄,真气不耗,邪无所留。如秘结,神效麻仁丸。凡疮溃后,尚觉虚热,可与五香汤加大 黄、朴硝。且如治疮温药,先用桂以通血脉,宣导百药、冷药,必用地黄补不足,益气填 髓。近用乳香散。乳香消毒,绿豆清热,真良药也。
\x愚按∶\x大肠秘结,果因血燥,胃气不虚,最宜前药。若因精血枯涸,用八珍、桃仁、麻 仁。其溃后发热,若因气虚,用四君、黄 、当归;血虚用四物、白术、茯苓;气血俱虚,
用八珍、黄 ;若大便秘,小便赤,用四物、麦门、五味;如不应,急用加减八味丸或六味 丸;若下后元气伤而发热,用六君当归,胃气虚而发热,用补中益气汤。大凡二便,肝肾主 之。经云∶肾主五液,开窍于二阴。若津液滋润,大便通利;若津液不足,必因脾气亏损,
当培养化源。
\x附治验\x 儒者顾大有,年几六旬,仲冬背疽初起入房,患处黑死五寸许,黯晕尺余,漫肿坚硬,
背如负石,发热作渴,小便频数,两耳重听,扬手露体,神思昏愦,脉沉而细,右手为甚,
便秘二十七日,计进饮食百余碗,腹内如常。众欲通之,余曰∶所喜者此耳,急用大剂六 君加姜、附、肉桂,三剂疮始 痛。自后空心用前药,午后以六味丸加参、 、归、术五 剂,复用活命饮二剂,针出黑血甚多,瘀脓少许,背即轻软。仍用前药,便亦通利。余他往 四日,神思复昏,疮仍黑陷,脓水淋漓,饮食不进,急以归、术各一两,炮附子五钱,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