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6-麻科

2-麻科活人全书-第28页

此之谓也。又有一等。正出之时。
为风寒所遏。致麻色如肤白者。其人必见毛窍竦栗。此等症候。必用疏散之剂。解毒散风。方得红 活。以葛根疏邪汤(见三十三条)或葛根解肌汤(见第五条)去赤芍、甘草。加苏叶、薄荷、枳壳、赤 茯苓主之。倘若失治。致毒难尽。变症多端。又有一种。麻出成片。一被风寒所折。即变为白色。身 不发热。而毒反内攻。烦躁腹痛。痰喘气急者。危候也。如毒攻于胃。则呕吐清水。毒攻于脾。则 腹胀不食。毒攻于肺。则鼻塞喘促。毒攻于心。则唇舌焦裂。不省人事。摇头掣手。毒攻于肝、肾。
则变黑色。而不救矣。
朱曰 白色。除粒头高耸。邪热本轻而外。非风寒所遏。即毒反内攻。医家遇此。切勿大意。
<目录>卷之二<篇名>紫黯色第四十五属性:麻遇紫黑内热极。光活润泽生可得。紫赤干晦无起意。纵是仙翁也费力。
麻遇紫色。内热极也。但得光活润泽。粒头尖耸者。可治。宜用清凉解毒之剂。佐以消痰定喘 之药。以凉血饮子去赤芍。加贝母、枳壳、葶苈、连翘、牛蒡子主之。谵语烦躁者。以古方黄连解 毒汤。(见三十五条)调辰砂、滑石末治之。若既出之时。而色紫红。干燥晦暗者。乃毒火炽甚。急 以生地芩连汤去白芍、防风、粉葛。加枳壳。紫草、连翘。或凉血地黄汤去甘草。加木通、枳壳、紫 草、连翘、牛蒡子、黄芩、黄柏解之。或以四物汤(见二十五条)加酒炒红花、紫草、地骨皮、黄芩、
连翘、牛蒡子、黄连、粉葛之类。以滋阴凉血。而内热自除。所谓养阴退阳之义也。若麻收之时。身 上麻形肌肤带紫色或青色者。此内毒实热之候。以大连翘饮(见三十五条)去柴胡、赤芍、甘草。
加地骨皮、枳实、黄连、牛蒡子。以利二便。使实热从二便而泄。如热极甚者。再加大黄以治之。
又有一等。见暖则红活。不暖则焦枯。此为风寒所闭。治法虽应凉解。而不可太过。以暖为是。宜 用养阴汤(见三十二条)。用生地黄。去白芍、川芎。加防风、荆芥以治之。若麻紫而不光润。颜色 枯燥而不起者。则难为矣。
\x凉血饮子\x 生地黄(一钱五分) 黄连(五分) 黄芩 荆芥 元参(各一钱) 红花(三分) 丹 皮赤芍(各八分) 木通(七分) 水煎温服。
\x生地芩连汤\x 生地黄 黄连 黄芩 连翘 红花 防风 粉葛 栀仁 元参 木通 石膏 当归 牡 丹皮 白芍药 灯心引。如大便三四日不通。合河间凉膈散利之(见二十六条)。
\x凉血地黄汤\x 生地黄 当归尾 黄连 栀仁 元参 甘草 水煎服。
<目录>卷之二<篇名>粒头焦第四十六属性:麻粒头焦实可惊。热极急将肺胃清。治之若还不及时。变成紫黑命归阴。
麻疹透表而粒头焦者。不论麻色红淡。皆为热极之候。急宜清肺凉胃。分利小便。并且以白 虎解毒汤(见二十六条)重用石膏。加木通、泽泻。或加车前子治之。如干燥无汗。加蜜酒炒麻黄 以汗之。大便燥者。宜于清解剂中。佐以血药而润燥。以全书除热清肺汤加当归、火麻仁、枳壳治 之。如不通者。方以承气汤或河间凉膈散(见二十六条)去甘草下之。倘治之不早。多致紫黑难救 矣。有等原发小疥。而顶焦有似于麻焦。而实非麻焦。临症须详审。
朱曰 紫黯色。粒头焦。皆热极之候。当于清热、解毒、凉血诸法中求之。小疥似焦。尤 须注意。
\x全书除热清肺汤\x 清肺金、泻心火主方。
麦冬 黄芩 石膏 元参 生地黄 贝母 赤茯苓 壮热。加地骨皮、黄连。气粗。加炒葶 苈子、栝蒌霜。便闭。加当归、火麻仁、枳壳。
\x承气汤\x 治少阳胆经、阳明大肠症。
生大黄(四两) 浓朴(姜汗拌炒六钱) 枳实(面粉拌炒三枚) 水煎服。加芒硝三合。名大承气汤。
<目录>卷之二<篇名>云头片第四十七属性:麻如云片 红赤。或作腥臭出脓血。一因表火一因里。治分内外免疏失。
麻出有如云头大片。其形微起。此症有二。一证现大片 红赤肿。而微离肉者。一证于红肿 大片之上。复有小红点现于片上者。皆因表火炽甚所致。当分内外。用大寒凉之剂。或分利之。
以白虎解毒汤(见二十六条)加葛根、元参治之。若麻出如锦纹斑烂。或出脓血。腥臭不干。心胸 烦闷。呕吐清水。身温热者。以白虎解毒汤(见二十六条)加贯仲。以散结积诸毒。而除湿热。加 防风、荆芥穗。以治风而消疮毒。(有加苍术治之者。虽云甚当。然似乎当慎。)慎勿迟延。恐致不 救。若麻稠密。身痛烦躁者。以凉血饮子(见四十五条)去赤芍。加紫草、连翘、牛蒡子治之。倘系 瘾疹。遍身状如云头片。斑点乍有乍无者。则当以消风散治之。
朱曰 云头大片。加以腥臭出脓血。外证已极险恶。认定表火炽甚。以散结毒除湿热诸 法治之。自可转危为安。若系瘾疹。虽状如云头片。而斑点若有若无。其分别在此。
\x消风散\x 当归 生地黄 防风 蝉蜕 知母 苦参 荆芥 胡麻仁